在場的人都驚了,百姓們道“大人,黎大人當真就是顧老太的姘頭,跟顧老太合伙殺了袁家滿,趕緊把這個惡人抓起來啊”
唐通判也道“大人,人證物證俱全,可以下令抓人了。”
雖然黎智是官,可這犯了人命大案,在證據確鑿的情況下,也應該被抓起來。
古知府想了想皇上身體好,還在不停生孩子,而大皇子就敢拉幫結派,是個找死的,估摸著活不了多久了。
“來人,執本府令,黎智謀害人命,證據確鑿,立刻捉拿歸案”古知府道。
“是。”張班頭應著,立刻帶著一群衙役去抓人,心里高興得不行,這幾天他可是抓了兩回人了,功勞可比馬班頭要多得多。
看熱鬧的百姓們有一半跟著張班頭他們去抓人。
黎大人已經得到消息,穿戴整齊的坐在家里等著,張班頭一到,他沒有任何反抗,直接跟著張班頭走了。
不過,他是帶了一群人來的。
這群人里有位吳姓幕僚,專攻訴訟,是位極其厲害的訟師。
黎大人一到府衙,并不下跪,只道“知府大人,下官要狀告袁家貴,污蔑朝廷命官。”
一來就反告,把在場的百姓都驚到了。
古知府就知道黎大人不會束手就擒,沒有太過驚慌,接了吳訟師的狀紙,看過后,道“黎大人,你說袁家貴污蔑你,你可有證據證明他是在污蔑你他可是有證據證明你跟顧老太合伙謀害了袁家滿的。”
吳訟師笑了“知府大人,狀告之人的一面之詞也能叫做證據一小半破玉佩也能叫做物證起名為智的人多了,誰能證明那塊玉佩的主人就是黎大人”
最后,還說了一句誅心之語“知府大人,您是府衙主官,雖說可以斷案,可這等刁民狀告府衙同僚的案子,大人是不是該回避”
又道“大人不常辦案,不太清楚大楚刑律的話,某倒是可以提醒大人一下。一府主官遇到刁民狀告府衙同僚佐官的事情時,可以先壓下不審,把人證物證送往京城大理寺,由大理寺派人來審理黎大人。可您為何不這么做是否有故意”
“住口,吳訟師,當堂污蔑一府主官,可是大罪。”唐通判打斷吳訟師的話“你說的這些只是其一,大楚刑律,若是大案、急案,只要有證據,即使同為一府同僚,府衙主官也可立刻審理府衙佐官,事后再稟告京城便可。”
這個刑律是大楚第一任皇帝定下的,實在是大楚建立之初,各地有太多的案子,等稟告京城,新鮮尸首都化成白骨了。
因此大楚第一位皇帝就定下這樣的刑律,只要證據確鑿,別管是誰,即使佐官也能審理主官,何況如今是一府主官審理黎大人這個佐官。
吳訟師不慌不忙,繼續道“唐大人熟知大楚刑律,吳某佩服。可府衙如今的人證物證實在不能令人信服,要是府衙拿不出新證據就審問黎大人,那黎家定會告上京城,到時候別說袁家,就連唐大人跟古大人都討不了好。”
吳訟師囂張至極,咬死了袁家貴不是證人,玉佩的智字不能代表黎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