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上也陸續上來了一些新貨物,還有一些新的女眷,都是之江人,她們彼此不太能溝通,因為之江女娘不會說官話北方人的官話還都是說得滿好的。奇怪的是買活軍,官話個個都說得非常的流利不過,遼東女娘也不會去欺負她們,這里畢竟是南方,她們遠來是客,可不敢還沒到地頭就惹出麻煩來,讓家鄉蒙羞。
“這些也是去云縣做工的,我們買活軍需要很多人做工,不論是生產鹽、糖,還是種地、織布,又或者修路、伐木,總之處處都缺人。”
看出來了,已經帶了一百多人,卻還不夠的樣子,毛荷花好奇地問,“謝老師,遠處那些船都是裝了人嗎”
“也有牛”謝向上說,指點著遠處的船只,“記得那艘船嗎從山陽道就跟著我們了他們也是來賣牛的,山陽道今年收成不好,很多本地人只能賣了家里的牛來度過難關。”
他說著苦笑了一下,仿佛對山陽道的百姓很有些同情,毛荷花的心也揪了起來,對農家來說,賣牛一定是個很艱難的決定。她沒想到山陽道的百姓也和遼東一般,這樣的辛苦。
“唉”她忍不住就嘆了口氣,但毛荷花是不會掉眼淚的,她從小就不會哭,很快她就調整了過來,指著其余船只問,“他們也都是來賣牛的嗎”
“大多是,我們要的東西了,最大量也最穩定的便是牛。”謝向上努了努一旁的布告欄,“報紙上都寫著呢其余的大宗貨物,他們要么弄不到,要么也拿不準到了地頭會不會反而跌價了,因此倒是牛多。都在港口等我們的船來領航。”
毛荷花返身望著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行駛的船隊,不由驚嘆于這船隊的規模,她們都是時常乘船的,東江島也有水師,但也就是五六艘中型船只,而且出了問題還要去高麗修,高麗那里能湊出上百條船也不容易了。沒想到來了南邊,光是賣牛都有二十多艘船,可見南邊果然自古便比北邊要繁華得多
“是呀廣告那一欄的確是說了要買牛呢”
其余女娘也對這種商業模式很好奇,七嘴八舌地問,“這些掌柜倒是膽子大,看了報紙便自己搜羅了牛送來嗎嘖嘖嘖,也不怕到了地頭,官府不收”
謝向上笑著說,“這就是我們買活軍的信譽了,不過,我們也沒想到,報紙的作用這么大,居然有這么多船運牛來賣”
女娘們都自以為開了眼界,她們中許多人都學著買活軍,也有寫日記的習慣,在日記里仔細地描述了在船上見到的景象,作為將來寫信的準備。而且買活軍也允諾了會為她們帶信回去既然學會了文字,那么就當然可以寫信嘍。這個領悟也是很振奮人心的,只要還能寫信,仿佛她們就依舊和家鄉保持著很緊密的聯系,有一部分的她們并沒有離開那魂縈夢繞的地方,她們的心還能和家鄉在一起。
毛荷花的見識要比組員們高一些,她見過義父對報紙的鄭重,現在也在心中估算著一封求購廣告帶來的效果,并且暗自咋舌,心想義父若是知道了,恐怕也會覺得不可思議,從登萊到東江島其實并不遠,東江島什么都缺,但就是沒有商人愿意渡海貿易,或許便是因為東江軍沒有自己的求購廣告,所以什么事都沒有這樣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