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是張家、徐家這種以前沒有太多劣跡,又向買活軍盡量靠攏的家庭,他們的境況是不太差的。而且幾個孩子的起步也會比別的活死人都更好,徐地主有三個兒子,四個女兒兩個女兒出嫁后陸續故去了,還有兩個還在家里沒出嫁。
這七個孩子,為他們生有三個孫子,兩個孫女,外孫子、外孫女加在一起是三個,他們家實在是人丁興旺的大家族,而且身體也都很好七個孩子,都養活到可生育的年歲了,便說明這家人不但營養好,身體素質遺傳也好,哪怕是從前,他們算不上縣里第一的人家,也有很多人愿意和徐家結親。
從各方面來看,徐家的條件都相當優越,他們家人之間彼此的關系也還滿好,分家的腳步也就不那樣急迫,現在依舊住在一起,雖然各處地置辦著房產,但賬還是歸公的。
若是在以前,這算不了什么,但在如今的分家潮下,這種大家族便算是相當罕見的了,現在很多家庭,極端一些的,甚至是孩子滿了十五歲,有了營生的,便分出去單過,哪怕依舊回來交錢吃飯,也要在戶口上做出切割,為的就是盡量地降低政審分被連坐的風險。
徐地主這里,之前還好,他的大兒子是老師,在識字班上課,二兒子,也就是張老丈的女婿,原本是個秀才,想走讀書科舉的道路,買活軍進城以后因為對算學比較敏感,人也能干,一開始先去為修路隊算賬,做他們的會計,后來臨城縣擺脫了新占之地的名頭,二兒子就考上了吏目,被派到衢縣去管賬了,兒媳婦也跟著去了衢縣,她是在醫院做事的赤腳醫生,在哪里都是很好找營生的,橫豎現在什么都缺人,衢縣也要興建醫院,很輕易地就一起調動了過去。
因為買活軍喜歡異地任命的緣故,現在三個兒子實際上是分成三處上班,小兒子跑運輸的,三不五時就押隊往各地跑,主要是云縣臨城縣這條線,雖然都是吃皇糧,也陸續地被提拔,但因為分隔各地,分家的壓力并不是非常迫切。徐地主便一直把這件事拖下來了,也是因為他這一陣子實在看到了太多分家后,兄弟反目成仇、老人無人照料的凄涼畫面,甚至還出面周濟了一些運氣不佳的老人,這件事也成為了他心里的一根刺。
父母在,不分家,在買活軍來以前,只要大家長還活著,孩子們一般是不分家的,哪怕自己都有了孫子,五世同堂,也還是往一起交賬,一鍋吃飯,當然,做不到的人家也有,但至少什么是正途,這一點大家心中都有個共識。
而分家時,長子要多分,甚至是分得八成、九成,這也是甚至許多家族甚至會寫進了族譜的規矩,很多人家會把自己的許多財產固定為族產因為族產在抄家時是不抄的,而這份財產便只能由長子來繼承了,往往就高達家族財富的六、七成,其余孩子只能分得一些浮財,至于出嫁的、在室的女兒,這當然是沒有份的,最多是分家時做個見證,得一些體己的首飾而已。
這樣的規矩盛行了幾千年,固然也有動搖的時候,但大多數家庭的財富都是如此分配,維護這種規矩的除了族規、法規之外,還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或許可以叫做社會氛圍。這種社會氛圍決定了,父母都無法完全自由地分配自己的遺產,想要少分配長子遺產,那便只能給他安一個罪名,有時極端的情況下,這個罪名還必須是衙門或是有威望的鄉賢予以認可的不孝。
但話又說回來了,倘若家門中有子弟被認為是不孝,那么對于整個家族的名聲都會產生影響。而體面在從前又是所有家族都在追逐的一種境界,因此大面來說,在從前,分家雖然說不得多愉快,但分家之后,往往生活和親緣關系還能再持續下去,不會有太大的改變。在從前,人際關系的玄妙和彈性盡數展現于此,親戚們彼此爭斗和一致對外的態度是可以隨時轉化的,人們一般對這種人情世故也相當的津津樂道,以能掌控駕馭家族作為一種罕見的才能。
但買活軍這里,才不過三四年的時間,民風就有了極大的改變首先,是分家的時間提前了,這就帶來了一個很大的變化,從前一般分家都在男性家長彌留時,或去世后進行,如果是老太太的威望很重的家庭,分家則會在她死后進行,總之,在老人死之前,他們總是能享受到子女們的孝敬和服侍,并不會直接面臨到分家的后果,但在買活軍這里,為了規避政審分的風險,大把老太爺老太太,自己才五十歲甚至不到,就主持著分了家,分家之后,他們還要面臨自己的過活、養老問題。
而這就很自然地引發了第二個問題,那就是老人的贍養問題,按徐地主和張老丈的觀察來說,這第二個問題可以總結為一個結論那就是當你手里沒錢的時候,子女很自然地就不會再聽從你、孝敬你了,還有一點,那便是不論分了多少家產,怎么分,所有人都會覺得分得不公平,自己得的少了,個個都是一肚子苦水。
若是按照老規矩來,長子得的多,也要照顧父母,那么不必多說,其余的兒子女兒,甚至是已經出嫁的姑娘,以后便基本都是看不到的,甚至還有些孩子,分了家產之后,嫌棄分得不公,便直接將所得財物變賣成籌子,行囊一收,背井離鄉去其余地方工作這意思也很明白了,以后老了有事自然是指望不上了,除非他在外地混不下去,灰溜溜地回來了,那或許還能見到幾面。
而在長子這里,卻又覺得自己得的少了,自小便承擔起最多的責任,幫著父母把這個家扛在肩上,結果得的還沒有買活軍沒來之前,按老規矩的那樣多,心里要說完全沒有怨言也是假的,對老人的照顧和孝敬,也就沒有從前那么精心,更有甚者,還因為要照顧老人,不能調動到外地工作,因此產生怨言,甚至家庭失和要鬧離婚的也不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