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隴道延綏鎮
十月底,關隴道已是下了兩場雪,天氣冷得要命,街面上不見幾個行人,這座荒涼的邊鎮似乎已經完全沉寂在了鐵灰色的天色之下,里里外外,只能見到遠處那猶如一條長龍的邊墻上,偶爾能有一兩個人影冒頭但人數終究也不多,蒙古韃子這些年來已經頗為衰弱,便是在秋后也很少有進犯延綏的念頭了。
“發糧了發糧了”
遙遠的喊聲自遠處響起,還有那駝鈴兒叮叮當當,在延綏鎮往關內的城墻外,慢慢走來了一支駝隊,“快開門,送糧餉來了”
城門上方,幾個頭顱一冒,搖了搖旗號,見駝隊前方也晃起了旗號,便快走了幾步,順著城墻那又高又窄的墻梯,快步下來,吆喝著城門洞里幾個黃土疙瘩,“狗日的賊慫,起開,開門運糧來了”
“哪能前不是已來過了不是下個月才來”
“這誰知道,反正駝隊來了”
幾個人七手八腳,推著絞盤,高大的城門順著深深的石痕劃開了半扇,很快,散發著膻味的駱駝隊便喘著白氣兒鉆進了城門洞,幾個護送的邊兵走在駱駝邊上,都戴著羊皮帽,耳檐、帽檐都翻了下來,一塊氈布將脖頸連下臉嚴嚴實實地圍了起來,只露出一雙眼睛,眾人看不清長相,還是他們開了口才認出來,“哦,是黃二哥”
“李老四怎么十日前來了,今日又來”
“有糧運來還不好”
“快去點算勾銷”
延綏鎮再往前走就是沙漠,這里素來是水土貧瘠,沒有什么收成,雖然也有屯田之舉,但一應吃用之物,多還是靠關內運來,而這些年來,關隴收獲又差,戰事又多,補給不足是常有的事,這里的軍民早已習慣了忍饑挨餓的日子,今年秋后連續運了兩次糧草來,已是令人極為詫異之事。幾個看門兵喜出望外,一邊打趣一邊領路往糧庫去,又早有人去報守將,領了軍需官來對賬點算。
“稻谷連大米都有雜面、豬油咋回事,這是突然發了一波財怎么的還是咱們大將軍怎么地托了九千歲的人情,撥了些內庫的錢來滋潤滋潤”文書老張一邊翻冊簿,一邊聲音也不由得抬了起來,“還有這毛衣又是什么東西”
“你們這還沒聽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