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邊走邊說,毛荷花介紹了一下買活軍這里的婚姻規矩,又強調說,“若是年歲不到,可不要謊報歲數成親,被查出來,要去做苦役不說,還丟了我們東江人的臉。若是年歲到了,也不必太著急,在這婚書上別太吃虧了,依我看,買活軍這里成婚也還是容易的,多得是想結親的男兒郎。”
這是實在話,其實第一批東江女娘受到了買活軍各界的好評身量高、力氣大、能吃苦、上進、眼里有活兒、機靈、學得快,而且年紀恰好東江女娘年紀都不小,孩子和少女多數都被送到高麗去了,留在東江島的多是二十出頭能做重活的健婦,正是婚配的年紀,她們的婚配意愿普遍也都比較高,都經歷過戰亂,許多女娘都很渴望能重新過上安穩的生活,而在她們的愿景里,安穩的生活當然也包括了一個懂事而勤快的男人,甚至對于很多失去了自己孩子的女娘來說,再生幾個孩子也是心中非常急切的渴望。
既然毛荷花并沒有阻礙她們成親的意思,這幾個女娘便立刻活潑了起來,細問著婚介所的規矩,又彼此討論著去登記的時機自然還是要等掃盲班畢業了才好,現在她們還不是很會說官話,也看不懂報紙,很難給自己物色什么更好的工作,只能在洗衣房打雜,又或是掃大街拾牛糞,便是有一手好廚藝,也不敢學春妮相公去擺攤,畢竟還沒有本錢。
“等工作定下來再看。”毛荷花幫她們決定了,“至少也過個三四個月的男人多得是,還怕跑了不成也免得人家說我們東江女娘饞男人,一來就急乎乎地找人家,名聲可不好聽”
“那是了。”
“可不是,那驢多得,還有只能拉幫套的呢,男人還怕少了去”
遼東的女娘,在這方面同時兼具了保守和開放,格外地有一種爽朗她們很贊成毛荷花的觀點,女娘要有自己的矜持,但對拉幫套這樣的共妻現象也能坦然談論。這幾個女娘幾乎都有過幾段婚姻,在遼東本土時的第一段,家破人亡后,流落到東江島上的第二段,此刻她們的第二任丈夫都還沒有死,但也沒有人有什么守貞的概念,在東江島時全心全意地一起過日子,心意不是假的,現在既然來到了云縣,此生相見的希望不太大了,那么展開一段新的婚姻也非常的自然就如同找拉幫套的一樣坦然,都是為了生活么
北地天氣嚴酷,孕育出的便是這樣善于變通的達觀,矯情的人是不容易活下來的,因此眾人便很活躍地談論起了擇偶的策略,還有些人反過來惋惜春妮子太著急,或許吃了虧的,毛荷花說,“她那又不一樣,她想開個小攤子,和她男人一見面就投緣了,很說得來,而且她娃兒來了以后水土不服,一直生病,也得要有人看娃。”
“哦哦”春妮子立刻就被大家諒解了,女人們紛紛說,“那等掃盲班畢業了,手頭寬裕些便去照顧她們家的生意。”
“自然的。”毛荷花叮囑著,“掃盲班還是要用心讀,不識字吃虧呢,報紙都看不得,也不好往回寫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