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不是王兄去了一次榕城,幾乎要以為買活軍人見人愛,治下一片祥和,未有絲毫不滿如今看來,榕城這樣的大府城,他們消化起來只怕也覺得吃力。”孫初陽便用一種客觀的語氣評價,“之后數月,怕是要鬧出些事情來的,此或為我等破局契機。”
“不錯,我等或可借機接人又或是誘以冊封文書,謝六姐若難以鎮撫榕城,便必然需要名分大義,那便是我等開價的時機了。”
“若她大開殺戒,那治下必定民心動搖,民怨難平,便又是朝廷的機會”
“榕城如此,泉州何如繁華之地必然是名教所在,不是此前她所占據的窮鄉僻壤可比,再者泉州大族往往和海上豪商有千絲萬縷之聯系,或可營造更大聲勢,甚至突襲雞籠島也不無可能。”
王肖乾在榕城的所見,大體來講還是讓使團對談判前景趨于樂觀,眾人這個小會開下來心情都不錯,恰好聽到街頭傳來賣報聲,知道是新一期買活周報出爐,忙差人出去,一發買了數十份回來,將那報童帶出來的份都包圓了,人手一份,全都在嘩啦啦地翻版面,到底信王年輕手快,先道,“那篇協議書疏漏與答疑放在第七版居然版面這么后嗎”
他不由有些疑惑,屋內頓時又響起一陣海潮般的翻報聲,眾人或先或后,都翻到第七版,先匆匆瀏覽了張天如的原文除了孫初陽的復述之外,他們誰也沒看過這篇文章,實則對使團來說,張天如的身份和行為比他的言論更重要。
“倒是有些歪才。”
“刁鉆刻薄。”
在座眾人,除了信王以外,幾乎個個都是聰明絕頂,王知禮都是內進士出身,對這篇文章各有各的看法,或冷笑或贊同,不過也并不抒發感想,又緊接著去看謝六姐長長的答疑答疑的字數竟幾乎是原文的幾倍看來,她確然是十分看重張天如的這篇文。
“向大家介紹辯論中常見的二十四種邏輯謬誤嗯”
最先讀出聲的也是王知禮,他迷惑的語氣完全顯示了眾人的心聲,“這二十四種謬誤這短短的數百字文章里,謬誤竟有二十四種之多”
幾乎所有人都是這么理解的,就連起復后一向極力低調,只以伺候信王為要的曹如,都忍不住說道,“這雖說獅子搏兔亦用全力,但謝六姐也未免太看得起這個小小的張天如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