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活軍的這間大雜貨鋪子,是沿著南門兜城墻而建的一套新水泥房子,兩層方方正正、長長整整的小樓,約七八米,榕城府內一些檐飛亭比還要再一些,而且因為它大,便更顯得壯觀了,這房子建來也很快,沿著南城墻比量出地方來,先把房子拆了是被買活軍沒收了去的罪犯家財產,正好這塊是沒青石板,全是夯實了的土地,外地來的建筑隊駕輕就熟,很快便畫出圖紙來,挖了地基,灌了水泥,壘磚砌墻,不到三月的功夫,超市便建好了,比城墻還了一截子,從烏山上看去實在是頗有幾分突兀。
不過,榕城府內在到處都在工,譬如廢棄了許久的馬尾巷,在就正在重修,許多從買活軍經營多年的故地中趕來的建筑工人,如今也都住在南門兜附近的軍營里,原本的守軍,則或是被發配去種田,或是去挖礦了,買活軍倒是沒怎么殺這些軍人俘虜被送去挖礦的那些多是軍中的頭目,不可避免地有些劣跡,總的說來,他們是不太做落人話柄的事的。
像是老林這樣的百姓,對于買活軍的印象實則相當的模糊,榕城不像是臨縣、許縣那一帶,常要應對兵災賊災,城內的百姓生活得比較安穩,最多也就是偶爾要應付軍隊出兵以前對軍餉的勒索,但那也是有資產的人家壓力更大。沒有什么人喜歡自己的生活被完全打亂,但買活軍的崛又是很可以眼見的事買活周報在榕城賣得當然也一樣的好,還有那么多稀奇古怪的奢物兒,人人都要,卻很難弄到的水泥粉
榕城的守軍難以買活軍抗衡,這一點大家都是明白的,買活軍取了泉州之后,拿下鷺島也沒費什么功夫,那么榕城便相當的危險了,守兵根本不敢去守馬尾港,只能龜縮城內,關城門自保,百姓們只能出不能入,甚至還有人主來驅趕百姓們,叫他們快走,不要浪費了城里的糧食理所當然,糧價也是飛漲,城門處日日都聚集著許多兵丁民夫,做著有限的準備,譬如說維護城頭那些石炮,又點算著兵庫里的刀劍,又用木柵欄在城墻后做了拒馬,還挖陷阱來著,但實在湊不足人手,間也不夠了。
榕城守備似乎是有能為的官,大概湊了兩千多人來守城,如果是遇到了別的兵賊,老林相信他們還是能守一守的,只可惜買活軍實在是不講道理,他們出來就直接一炮轟破了城門,于是眾人大嘩,隨后便有勸降信射了過來,聽說那射箭的兵丁距離城樓還非常遠,膂力著實過人。
泉州不同,榕城到底是福建道的首府,城防要比道內各府都更完備得多,若是要打,或許也有一拼之力,城內各家也都拿出態度,愿出錢出力,因此榕城府的抵抗要比泉州堅決一點,泉州是在水師被大敗之后基本就喪失了抵抗志,再加上有干旱的危險,百姓非常急于讓買活軍入城,趕緊組織補種土豆,而榕城的干旱沒有泉州那么嚴重,便還是有許多人抱著萬一的希望,即便是轟開了城門,也還是要打一打。
城門被轟開,也不代表就不能堅持抵抗了,城里緊急地找了木板來,又把原本的陷坑填平,拒馬撤開,要從內部把缺口釘死,買活軍從南門過來,還有護城河,護城河當然也是斷開的,當眾人的打算是至少要堅守數月也是泉州那里幾乎調走了所有福建道的水師,否則還要在閩江里打水戰呢。而此老林他們聽說了這消息,便不免得各自又擔心了來,因為往往守城守到最后是要吃人肉的,這候他們又希望守軍能盡快投降了,反正買活軍一沒聽說有殺俘虜、屠城的事。
攻城之戰,一是守比攻要容易許多,最后買活軍是如何得勝的,城里的說法非常不一,連買活周報都沒有提及,反正買活軍的確不是從南門入城的,而是用仙法同炸掉了東面、西面的城墻,從那處突入進來那兩處都臨山,根本不是歷來攻防的重點,守兵全去南面防備買活軍了,東城門、西城門的守軍也多集中在城門附近,畢竟從來沒聽說城墻會是什么突入口,靠山,運不來云梯,石炮機也太重了,根本就運不上去。就算有一勇士可以翻墻,那也不到什么大的作用。
“城墻也能炸得塌的啊”老林聽到人們這么傳說的候,也是這般的不信,城墻這種千年萬代的東西,也是能在一小會兒功夫內炸塌的啊
但城墻就是被炸塌了,三坊七巷里的說法是,買活軍的藥包直接固定在城墻腳,一排同爆,城墻里的夯土就被炸酥了,不再能承受磚石的重量,便垮塌了一口子,于是買活軍的部隊就這樣毫無障礙地突入了城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