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事,便不用多說什么了,買活軍是晚上入城的,而榕城府的守軍里有一半都是雀蒙眼,本來連日氣氛就緊張,一聽到城東、城西傳來的喊叫聲,當即便是大亂,壓根沒組織什么有效的抵抗,便先后投降,雙方死的人都不算很多,買活軍死了多少人不知道,守軍這里居然只死了區區數百人,還沒有之后的清算死的人多。還有些死于自己人的踩踏,這實在是很可笑的事。
名聲好也有好處,買活軍入城之后,受到的反抗是較小的,老林這些百姓們雖然手里的銀錢用了不少來儲糧食,但至少不擔心亂兵屠城,買活軍的兵丁居然也不勒索錢財,固然倒是有人主給他們塞錢,但多數兵丁是不太收的,因為他們的軍紀很嚴明,士兵都在長官的看守下,以五人為一組活,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們拿了銀子也沒什么用,買活軍這里又不用銀子,拿銀子兌鈔票是要登記身份的,若數量很大一定會引來后續的調查。
不勒索錢財,也不殺人,又不奸幼童,這不是比朝廷的駐軍還好得多了榕城府的老百姓很快便恩戴德來,順服地接受著后續的安排登記戶口、劃分街巷住址,買活軍在城里拆了很多窩棚戶,又強抓了乞丐流氓,把他們送走,也沒有激多少反抗的聲浪,總之,除了許多百姓都拿出銀子去換鈔票,并且要被迫去上掃盲班之外,城內許多人的生活變化不太大像是老林,他每日里一直是賣水的,那在也還可以去賣水,只是一月給官府交三百文錢就了,他要多雇人就多交錢。
他的兩兒子,本來都是跟著他干的,但一月交九百文,這不是林家承受得的,就服從買活軍的安排,去建筑隊里幫忙做活,一日十文錢,管一頓飯,反正不多不少,總比原本幫著運水要多賺一點點,而老林便難免比從前要多花一些力氣但是,這也不是沒有好處,因為他們一家人全都認了字。
雖然是簡化字,但也讓老林非常的欣慰他自己是認字的,因家道敗落他已經十幾歲了,但兩兒子便完全無力讓他們去認字了。買活軍的堂居然不要錢,如果有本事繼續往上讀,讀到級班都不要錢,這簡直比城墻能隨便炸塌還要更不可信。
里外里,這一年就是省了七八兩的束修,買活軍賣的炭筆紙張又便宜,他們連一般的卷子答題都是寫的炭筆,還發明一種叫鵝毛筆的東西來蘸墨水,總之就不使用毛筆,因為毛筆字不好練而且炭筆不是一回事兒。炭筆的話,寫字的難度的確也小了許多,總之是大大降低了讀書的門檻,練字的使費連老林這樣的賣水人家都不覺得貴。
所以,不管老林在外頭是如何同三坊七巷的老親戚們,他對于買活軍實還是懷抱了一種好的,他不去新開張的超市,并不是因為畏懼、排斥買活軍帶來的新東西,只是有些自慚于身份,似乎像他這樣的人,是不配進去一觀的他又買不,家計緊巴巴的,這樣的人進去,豈不是給伙計們添了麻煩嗎
若不是今日受到了那建筑工人的鼓舞,老林也是不會進去的這頭上生了瘤的娘,老林的兒子是同事,因為相貌的特異,兒子回家還說過她幾次。因此她不認得老林,老林卻是認得她的。
既然連建筑工都能進去逛逛,那老林便也覺得自己仿佛有了這資格了,那娘說的話無形間也鼓舞了他,不買也去逛逛,是啊,他也算是六姐治下的順民了,憑什么不能去逛逛,便是帶些熱鬧去,捧捧場不也是好的
賣水一定都是清早天剛亮就身的,如此才能趕得上早第一波送水的峰,因為無人幫忙,老林只能往返幾次汲水,如此,送完水到家已是午飯光景,妻子從校回來,忙忙碌碌地煮著午飯,一大把米線煮了一鍋,雜了青菜、腌菜、鯊魚滑,簡便而又鮮美,灑一點辣椒粉,兩兒子也從校回來,一家人各自盛了一大碗,話也不愿多講,都餓得厲害,稀里呼嚕地在桌前門口急急地吃了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