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類則是主要由舊時的讀書人所形成的教師和小吏目,他或許可以讀懂一些教材,但并不是真正的懂得,因他也并沒有真正接觸過權,因此對于教材中提到的觀點,他是一種懵懂的態度,應該會放任流,并不真正相信,但也不會真正反對。
三類,是遍布在福建道各地的商賈,他會積極地去理解課本,因商人對于政策總是非常的敏感這是張天如從前發現的,令人訝異的事實,商賈對政策甚至比書生還敏感得多,敏朝的書生多數都只注重時文八股,商人反而愛看邸報,邸報上的一封奏折有時是商機,有時則意味著生意的危機。
這些商賈多數都是從地主轉型而來,有些還是被迫轉型,不過因生活品質普遍獲得了提升,因此他對于地主是剝削的觀點,應該并不太反對,真正的關注點集中在商賈的所得是不是剝削上,而且會希望衙門給出明確的答復是不是剝削,如是,那是不是不合理的剝削怎么樣的利潤才算是有限的剝削
一旦得到了答案,商賈便會立刻放棄對于教材的關注,他在政治觀點上壓根就沒有喜好,和張天如像,完全的唯利是圖。
類,是教材所遇到的反應最多的一類,便是來域外各地的大地主、中型地主家族的代表,教材會讓他對家族的未來抱有深深的恐懼,從而對買活軍的一切都感到抗拒這已經不是配合不配合的事了,即便大獻媚,地主仍是要被完全消滅的階層,那么他或許便會反過來,完全投入到朝廷那里去,如朝廷能夠做出一點新氣象來,那么在政令的通暢度上,會有一個大的改觀。
買活軍的政治課本,反而會幫助到朝廷,這是個有趣也難堪的推論,但張天如相信己的邏輯是站得住腳的,這課本中的理念,所能團結到的,都是已經被他團結到了的人,域外那些會支持他的人根本就看不到教材,看到了也讀不懂,而讀得懂的人,有哪個不是剝削階級,又有哪個愿意限制己的權,變法從己變起
就算有,一萬個人里有一個也了不起了。但張天如也不是說這本教材就沒有用了,恰恰相反,他認這本教材寫得好,就該這么寫,這么發它能在那些本就支持買活軍的階級中,篩選出能看得懂教材的人才,并幫助已經冒頭的人才,更堅定己的信念。他在做的事,除了效忠六姐,向六姐報恩外,又多了一重意義,那就是幫助社會往消滅剝削的方向走出一步。
哪怕只是一步,只是一小步那也是落在史書中的一小步,徹徹底底地改變了天的一小步。
會有人被這樣的想法吸引的,就如同張天如被權吸引一樣,即便是少數,但,治理天所需求的將帥才,其實也不是多呀。
張天如不覺得這種人傻,相反,倘若一個人同時擁有被剝削的出身、辦理實務的能、關注政治的氣度、讀懂課本的能以及對改變天的強烈渴望,張天如是佩服的,這樣的人雖然不會多,但只要時機合適,個個都是青史留名的棟梁材。
他會被這樣的教材吸引,從面八方,來到謝六姐這里或不如說,這教材就是他發的,將這教材印傳天,還要派出更多人去講解,的是讓這概念印入眾人的腦海不錯,但更多的還是了篩選出這樣的人才。只要能源源不絕地引來這樣的人才,這教育就絕不算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