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牙婆大概是早猜到了,這也不是什么難事,他們帶的破爛家什也實在是多,俗話說爛船也有三斤釘,鍋碗瓢盆都是舍不得丟棄的,甚至連地窖里的白菜把好的幾顆都擔來了,還有幾件爛棉襖,都是長輩留下來的,其余的衣服倒沒有多的,百姓人家,不可能有太多的衣服給你去換洗。這不像是送小妹走的陣勢,像是要闔家投奔。
“是好事”她是贊成的,“你這小伙,我瞧著你們一家面相都機靈有福,早該想通了的,要我說,若船足夠,咱們都該去了是好,我告訴你,買活軍那地兒,比太山還好,去一次云縣,比太山的香會還要開眼界呢又是積福的事情你很該和你哥一起先入個會,到了云縣那里有得你的便宜”
她是非常虔信白蓮教的,而且因為這份虔信,深覺自己把女孩子往買活軍那里賣是做善事,宋牙婆和他們同路下鄉的時候,不知多少次給衙役們講自己的道理以前把孩兒們賣給別家做養女,賣給那些草窩子,難道不知道女孩兒在里頭吃苦嗎但除了這些地方,女孩兒沒得去處就要餓死了,沒奈何只能吃些苦。可如今便不同了,如今把女孩兒賣去了買活軍那里,錢也不少拿,女孩兒過去了高高興興地,還給她寫信回來,叫她宋媽媽,這不是世上最積陰德的事情
因此她積極地搜羅女童,絕不是為了自己賺錢,而是為了積陰功,為了修持善果。而衙役們倘若能從中通融擔保一二,叫那些刁鉆的村民,把自家的女兒低價舍給她,而不是去給別家做童養媳,做養女,或者賣到菜人市去,那也是莫大的功德,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這些事,在世老母元君菩薩六姐都會在冥冥中記在心里,將來自然有他們的好結果。
這些三姑六婆,嘴皮子都厲害,衙役們被她說得暈暈乎乎,
再加上痘大人在一旁推波助瀾,講著買活軍多么菩薩仁心的事體,居然真的也帶挈著幫她一把,連狗栓都不知道挑過幾次女孩兒們了兩個籮筐,一邊坐了兩三個小女娃,就這樣幫她挑上山去。甚至還有些衙役私下也跟著入了白蓮教,在去年聽說被搗毀了的香壇,又重新建了起來。
在百姓們來說,三姑六婆似乎總包藏著禍心,誰知道宋牙婆嘴里說得好聽,私下拿那些小女娃去做什么,若不是狗栓這兩個多月來,見了幾次宋牙婆將女孩兒們送去海州上船的情景,是沒有這么容易放下畏懼的,按照農戶們普遍的謹慎,原本這種觀察甚至還能持續個好幾年,但現在既然決定要去買活軍那里,那么狗栓便也爽快地說,“便是來尋宋婆入會的,我們闔家入會,不知要交多少香火錢”
入會要交會費,這是千古來的道理,不繳費,怎么知道你是誠心進來宋牙婆一聽,十分歡喜,道,“我們這里倒是全憑自愿奉獻,只是要參拜六姐,學習教義,你若在縣里做事,那除了每日早晚參拜之外,日也要來上香會,讀書習字,背誦教義。”
便摸了一本教材遞給狗栓,指著上頭的字念道,“政、治、與、道、德,這本教義是萬萬要背誦精熟的。此外,還有語文、算學,都是要學的。”
因為狗栓以前也沒入過什么會,便以為這是很自然的事情,大概買活軍的經文比較特別,是不以經字結尾的,聞言慎重應了下來。宋牙婆見了,更是喜歡,道,“若是你去了海州,也是如此,香會的人,可以為你介紹些活兒做,自然了,做不做得下去,全看你自己,你若不去,那也隨你。我們這里最要緊的規矩,便是要三天上香會,要把教義背得滾瓜爛熟。這樣六姐喜歡,我這小香主也能多得些體面,多加些分。”
分是什么宋婆沒有再解釋,只道政治與道德里都有的,將來他們自會明白。接下來便說去買活軍那里的事,宋牙婆道,“女孩兒去買活軍那里,分做幾種,第一是賣去的,去了那里,吃什么、住什么、做什么,全由買活軍定。買活軍也會付身價銀子,你家小妹算半個大人,能得個一兩多的身價銀子,不過這一去,天南海北,想要再在一處就很難了。因為去哪里不由自主,是未必能和家人在一塊的。”
小妹哪愿意離開兩個哥哥狗栓等人自然不能接受這種辦法,第二種辦法要復雜一些,“第二種呢,是不給身價銀子,也能免費上船,船上吃喝都是有的,到了那里,上學也是不要錢的,一日能做半日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