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連十八芝這樣的江湖大豪都開始琢磨政治課本中的道理了,那便說明買活軍的統治,實在是很成功的
于康順來到雞籠島這里,已經一個多月了,他的住所就在新泉縣建好的幾間水泥房里,每天除了給鄭地虎上課之外,于康順也是沒有一刻閑著的。他要下到各村去,統計如今村民們的文化水平、年齡層次、性別信息,來計算著新泉縣需要多少老師,而他們又該在哪里上課,吃什么、住什么,每日拿多少文的工錢,以此來決定有多少老師能在本地招聘,多少老師要回本土去運人過來。
這是新泉縣教諭應當承擔的一項工作教諭在外頭本是閑職,除了管管縣學,每年的縣試之外,并無太多事做,但在買活軍這里,教諭真可以奔波到讓人一年曬黑不少,于康順現在所做的這些,他在福建道的同行們也一樣在做,而且比他更辛苦,因為新泉縣的盤子還不算太大,墾荒沒有墾到山里去,福建道八山一水一分田,很多村落寄居在山里,和外界交通非常不便,到現在都沒有修通水泥路,教諭去這樣的村子里摸底只能跋山涉水,吃的苦流的血半點不比當兵好。
當然,福建道現在也在開展搬遷活動,將許多百姓搬遷到平地或者干脆來雞籠島居住,這里面的道理,在報紙上是講得很明白了,現在講究精耕細作,每個人耕種的土地比之前少,再加上多年來的兵災、瘟疫,平地上的人員缺口也很大。
以前是這些土地的主人不肯白白把土地給山里人種,山里人呢,也不知道有這些無主的土地,現在情況既然已經和以前不同,那么又何必住在山里呢下山來耕種這些好地不好嗎用買活軍教導的新辦法,種的地比以前少,出產卻高得多了,傻子才不愿意呢。
因此,從去年到今年,買活軍這里是有一個下山潮的,但也不意味著山上的田地就會被荒廢,從鄰近的江左道、兩廣道那里,涌來了許多佃戶,他們都是從省界那邊的地主手下逃過來的,這些山村的居民們默認他們來接收自己的田地,甚至特意去通風報信,告知他們村落要搬走的消息有一部分是因為舍不得這么好容易開墾出來的熟田,另一部分是因為他們可能原本就和佃戶是親戚。
現在福建道過上了好日子,怎么能不把一家人都帶來對這些農戶來說,哪怕已經知道了買活軍這里喜歡提倡分家,但分得開的是法律上的關系,分不開的卻是自古以來根深蒂固的觀念,一家人、一族人便該互幫互助,互相帶挈。
各地的人都在發瘋一樣地往買活軍這里涌來,對于官府來說,這是個好消息,但對教諭來說,還是滿讓人絕望的,因為這意味著永遠降低不了的工作量,永遠不能不去的山村怠工這是不存在的,因為會去這些山村的,不止教諭,其余吏目都是要去的。
縣官希望自己治下的人口上升,農業主任也希望產量上升,修路隊希望去修路,勘探隊要去勘探礦產,買活軍這里的礦奴很多,彬山早滿員了,現在各地的礦山、礦井都在加緊開鑿。既然大家都要去,那你為何不去你若是沒有個很正當的理由,那這份工作就可以不用干了。
買活軍對于吏目,寬容而又不寬容,寬容在于給他們的錢是很多的,至少比以前要多,而且不拖欠,而且福利好,但不寬容之處在于他們很重視對工作的考核,開除人也不含糊,第一批吏目很多已經被開除了,他們多數是老官府的吏目轉變過來的,還不適應新官府的節奏新官府根本就不愁沒人來做吏目,他們原本的優勢是識字,但現在買活軍這里哪個人不識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