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則是因為女子是最需要機械來補充她們在蠻力上的不足的,這是有數據佐證的事情,黃小鳳因為自己是算學老師,對于數字特別留心,她記得關于農具機械化,譬如插秧機、鐵犁鏵這些農具的普及,在農婦之中是最快的。
農婦租用插秧機的愿望非常的強烈,比男性要強烈得多,這個是插秧機廠家在廣告中提到的一點。女人,本就更應該推崇機械,使用機械,所以謝六姐愛用女機械師,也就是理所應當的事情了。
黃小鳳便是因為這個緣故,投考了機械專門學校,她本人對于機械是完全無可無不可的,但是,既然報紙上這么說,便也把機械算作了自己的專業。在此之前,她其實并沒有接觸到什么大型的機械,便連插秧機這種東西,因為她家生活在縣城,實際上也沒有親眼見過。
像黃小鳳這樣的女孩子,她的生活的確因為買活軍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本來她連自己擅長算學都不知道,更沒想過有朝一日自己將必須出門工作。黃小鳳在去年買活軍過來之前不過是十二歲,由父親抱在懷里開蒙認了大概幾千個字,她父親是本地的秀才,后來給商戶做賬房,家里養活的就是一兒一女,對孩子們都很疼愛,黃小鳳從小在家就不怎么需要幫忙家務。
本來,黃小鳳只需要等著十五歲成親的買活軍來之前,本地有過一陣子抓緊成親的風潮,很多十四五歲的女孩子著急地嫁了人,因為婆家一聽說買活軍可能要占據整個福建道,便不愿意太耽擱了親事,抓緊先成了親,生個孩子,免得買活軍來了之后,拖來拖去,白費了從前的彩禮。
而黃小鳳的婆家也有這個意思,想先辦了親事,把小鳳接過去,等十五歲再圓房,但黃秀才覺得女兒實在太小,而且他是個愛看報紙的人,認為買活軍來了以后,女兒可能會有新的前程,便婉拒了婆家,雙方商量了一下,和氣地退了親這在民間其實很常見,現在三貞九烈,一女不二夫什么的,在民間還是當故事來聽的。
兩家的交情雖然沒有斷,但之后也不太走動了,她原來的婆家趕緊在買活軍來之前,給他們十四歲的兒子娶了一門親,并且圓了房,去年買活軍進城后不久,黃小鳳便聽說她原來的未婚夫已經要當爹了。
至于黃小鳳,她因為沒有成親,的確是過上了和以前完全不同的生活,她所學、所想,以及所要面臨的問題,都和從前截然不同了。她開始學算數,而且發覺自己和父親一樣都頗有天份,因為今年就滿了十三歲,她也發現自己必須找個半日的工作,不能在閑在家里,原本黃小鳳想的只是嫁到婆家之后,怎么討婆家人的喜歡,但現在她突然間面臨了擇業的問題工作是必須找的,不然黃家一個月得付三百文錢,雖不是花不起,但哪家百姓也不愿意白白地花這筆錢。
既然要找工作,那么就要衡量如今的就業市場了,黃秀才是個有見識的人,他覺得,不論兒女,最好的去處都莫過于在衙門里能當個吏目,那是最體面的,不過現在三元縣還是新占之地,在買活軍再度擴張之前,便只能數日子來熬時間,本地人要等三年才能考吏目。在這之前,衙門里的吏目幾乎都是外地人。那么這幾年內,他覺得自家幾口人最好是為三年后的吏目考試來做準備。
做什么準備呢黃秀才以為上專門學校,就是個最經濟,最穩賺不賠的準備。第一,專門學校有錢拿,而且可以全日制地學習,這是很好的事情,學習的效率肯定比做別的工作要高,第二,在專門學校里結識到的同學,將來肯定都有很好的前景,在人脈上也是不錯的積累。第三,專門學校讀出來,即使考不上吏目,也可以尋一份工錢很高的工作,毫無疑問,工作的前景也會比讀完掃盲班就急匆匆地就業三年來要好得多。
在這樣的考量之下,黃家四口人,除了秀才太太之前不太識字,也沒心思學算學,也不愿出門去上工,想著在自家一處閑置的小院里開托兒所,方便照顧家里之外,黃秀才、黃大哥和黃小鳳都打算投考專門學校。
黃秀才因為一直做賬房,便打算投考會計學校,黃大哥想考水兵學校,因為他自幼水性很好,而且對山川地理有突出的興趣,不論是話本還是報紙,凡是有提到地理的段落,黃大哥都會反復,甚至還會親自抄錄下來,他覺得去做水兵是很能滿足自己的愿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