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病人是等不得的,必須做幾手準備才行,如果止血鉗無法短期內鉗住血管,那就沒有做血管結扎術的條件,得趕緊用高溫止住了出血點后,再進行縫合,如果結扎術也做得不好,那就只能高溫止血了。
這個女孩子很小,創處的狀況又糟糕,還在鉗血管止血時,她已有要醒來的征兆,大夫只能決定高溫止血,護士連忙舉起烙得通紅的細長鐵塊,輕輕地點壓在出血點上,一縷青煙頓時飄了出來,最大的出血點止住了。
“燒肉味”
其實隔著玻璃窗是聞不到的,但那畫面讓人鼻端很容易有一種幻覺,仿佛聞到了腳臭混著皮肉燒焦的味道,但所有的醫生都沒有特殊的反應如果一個人真的很怕臟怕惡心,他做不了醫生的,做醫生就是要和讓人不快的事物打交道。他們要分析尿樣、便樣,要觀察潰爛的傷口,清創清膿,如果他們受不了這種畫面,那就當不了外科醫生。
在這里的醫生年紀都不大,手腳麻利是手術醫生的基本要求,因為乙迷的麻醉是不安全的,而且很不穩定,如果一直猛力按著口鼻,病人可能會失去呼吸,在窒息中故去,但如果拿開紗布,病人可能會很快蘇醒,所以,只能眼明手快,盡快做完手術,減少麻醉的時間。
“止血很順利。張護士烙傷口的手法很好,幾乎不會烙到創面以外的地方。”
“開始縫合了。”
這是新發展出來的步驟,止血之后,用羊腸線進行創口縫合,這要求手術醫生能精確地創造魚嘴型的創口,也就是下刀要更加的快準狠穩,同時,也需要大量的紗布擦拭創口,以及特制的彎月縫合針。
這種針必須由合金打造,不易銹蝕,也不容易帶病菌,也就是最近幾個月,才開始大批量地制造,能在醫院里保證供應當然了,也是要復用的。不過這總是個進步,所以最近做放足手術的女娘,她們的腳邊上不再有丑陋的凸起疤痕了。
這種縫合針很細,所以要用鉗子來夾著操作是最恰當的,縫合鉗的使用得靠練習,手術室里的董大夫,本來手就很巧,女紅做得好,在所有能做放足手術的大夫中,她是縫合速度最快的,所以她縫合時大家都看得很認真。不過,血管結扎術是失敗了,原因還要再總結,也有不少大夫在自己的記事本上開始寫字了。
從切開到縫合,沒有超過十分鐘,一臺手術便做完了,蘸滿乙迷的紗布被拿開了,患者被推出了手術室,護士們開始收拾殘局,玻璃窗后的大夫們三三兩兩地走了開去,“為什么總是找不到血管呢”
“年紀太小了,體質又差,血管細,肉眼實在看不清吧,昨天我看了一臺給成人做的,止血鉗鉗住血管做結扎術,效果就很好,不過這個還是花時間,聽說仙界是用電刀來止血,非常的快捷我們這里什么時候能復現出來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