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的生意,大概是做不成了,十三娘也聽說有個很有本事的某將軍如夫人,想要自己做服裝廠,她不太贊同,做生意和做如夫人并不是一回事,那位或許有些太想當然了,買活軍這里的服裝生意,做法和外頭是不一樣的。
外頭都追求花色、裁剪,在買活軍這里,第一就是要能經得住洗衣廠的捶打和頻繁的洗滌,那就要求你家生產的布料,質量要能和買活軍的新式棉布比,裁剪也不能復雜門檻太高了,若是家里在江南有地,做棉花供貨商倒可以。
這些買活軍這里新興的生意,熱水、洗衣,還有托兒、清掃,都是因為新的生活方式,新的人群的形成,而顯得熱火朝天。而這些新的人群,他們出去做活,做的又是什么活呢掃盲、算賬、工廠做工,甚至有些就做托兒和清掃的活計,去澡堂、洗衣廠和食堂上班。
新的崗位是數不勝數的,改變是如此的巨大,不免讓很多初來乍到的人,都陷入了深深的迷惑,他們完全不知道這樣一個社會是如何運轉起來的農民的人數,沒有太多的改變,甚至也許還比別處要少了一點,這和重農抑商的觀念完全背道而馳,農民太少,糧食如何夠吃社會為什么如此穩定,毫不動蕩即便有仙器鎮壓,他們也感到很難解釋其中的道理。
而對十三娘來說,她已意識到,前所未有的事情正在買活軍這里發生,一群完全脫離了土地,在城市和城市的周邊,從事各種工業生產,以及服務于這些生產者的人群,正在成型,他們中有許許多多的特性,都是敏朝的百姓全不具備的他們有相對穩定的收入,擁有很強的組織性,又都識文斷字,而且生活在一個物價較低的環境里,糧食的價格一向穩定低廉,所以,他們有底氣去消費一些從前的奢侈品,譬如餐館、服飾,還有甚至是一些娛樂性的活動,在云縣這里,都非常的昌盛。
自然,云縣這里大商賈多,所以很多人會以為云縣花樣百出的商業,完全是服務于大商賈們,但十三娘住在廉租房的這幾日,便發覺事情實在不是這個樣子。對于單身的女娘來說,廉租房的環境不是很好,卻也不算太差,不管再狹小,至少是水泥房,這就比她們從前住得要好了。
而她們多數也不太想置產的事情,那么一個月幾百文的錢,除了洗澡、洗衣服之外,剩下的做什么呢無非就是吃飯、買衣服,她們出去下館子的次數可半點不少,只要想想昨夜拉肚子的人就知道了,只有那么幾人喝了生水拉肚子,其余人都是從老虎灶買熱水來喝的,這在以前,她們怎么可能舍得呢
太奇怪了,谷賤傷農,糧食的價格這么低,農民的生活卻仿佛沒有什么變化,甚至還比以前更好僅僅是消滅了地主,消除了地租,能釋放出這么多余量來滋潤農民的生活,滋養著城里的百姓嗎
看來剝削,實在是一件蘊含了巨大利潤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