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覺這就到了初四,這時候,外村的親戚便來走動了,阿霞這天和康老漢過來吃飯時,便見到桌上多了兩個年輕后生,都是矮壯身材,衣衫也還算整潔,見到阿霞來了,忙起身見禮,行動間門非常客氣。她嫂子道,“霞,這是我娘家幾個堂弟”
一次來兩人,大概不是說親的,嫂子也是爽快人,三言兩語便說破了,道,“他們兩個,也是有心出外闖一闖也是想做建筑工,只是數學不太好,我娘家村里運氣不好,來的掃盲班老師,算學也是一般,幾何根本教不了什么。”
“他們都是看著教材,自己胡亂學一些,聽說你數學又好,水泥工又做得好,外頭都是爭著來搶,就想著,能不能拜你做個師父,今年也跟著你出去找份工。”
原來是這事兒,阿霞一時有些詫異她倒不是第一個做帶頭的,以前和村里女娘一道時,大家也都愿意服膺她。不過,這隔村的漢子來正經拜師,這還是頭一回。
“哪里就敢做別人的師父了”她先笑著謙讓了幾句,見那兩個后生連著嫂子都很認真,便仔細問了問,這兩人都是十五六歲,也跟著長輩外出做過工,學了些本事,不過還算是小工,兩個都是做磚瓦的,壘磚壘得不錯,只是這活兒能做的人很多,不如水泥大工吃香,便想學著兌水泥、上膩子,嫂子回娘家時,聽她說起過阿霞,便寫信來想托個人情。
親戚之間門,本就是好來好去,伯祖家的人情阿霞是要還的,她見這兩個后生也很知禮,便道,“師父說不上,咱們一道做工,互相學習便是。你們那里許多人出去建筑隊做工么”
泉村這里,出去的女娘多是做紡織的,做建筑的很少,這兩個后生是茂山村里的,他們村里的男丁出去做工就多是去做建筑小工,這行其實和做農活相比也不輕松,他們沒有不想做大工的,只是沒人帶,各自都在想辦法學藝。
阿霞聽到這里,不由也是心中一動,暗想道,“我原來做事的隊里,倒是有個張師傅,他除了水泥不會做,其余的都是一把好手,若是能和他一起收些徒弟,自己拉個班子起來做賺得應該要比做水泥大工還多一些。”
不過,這般合作,因張師傅會得更多,主動權就不在阿霞這里了,阿霞轉念一想,又覺得如果自家先向張師傅學些手藝,再從茂山村里拉拔些親戚后生出來,自己做個小建筑隊,不敢說造人住的房子,造些小磚窯,修葺水泥屋子,賺頭應當也是不少。一時間門便大為懊悔,不該把千金丸的盒子賣掉向張師傅換手藝,那是阿霞得利的多,空手不好上門,千金丸豈不就是最好的登門禮
不過,禮物也只是小節而已,阿霞既然起了這個念頭,便對那幾個后生和顏悅色,和他們好生商量了起來,心底不知不覺,生出一點期許到明年過年的時候,便不說在城里買了房子,至少,不必再為了省錢,買個補品,還要把盒子賣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