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東西,做法倒是不難,為何在其余地方流傳不開呢是無人想過嗎倒也不是,小吃是否豐富,實在是民生是否繁華的反映。”徐振之越聊談興也是越濃,“無非是以小見大又見這一個小攤在夏日還有熟肉供應,就知道本地人家吃肉是頻繁的事情,日日都有人家殺雞拆骨,也都能賣得掉的,能活在買活軍治下,對百姓們來說,實在是有口福的事情呢”
“可不是如此”
“徐先生是有見識的人,真是說著了”
街坊們便也感到面上很有光彩了,紛紛爭先恐后地笑道,“如今雖不說日日能吃上正經肉,家里一人一天一個雞子兒,那還是有的。”
“俺們的養雞場雖然外人進都進不去,但那產蛋的數量是當真地多呢如今那些農家,雞屁股里是攢不出錢來了,還不如自己吃,他們現在不出門做工,可是不行,雞蛋賣不上價,連一塊布都買不起,光指著賣糧食的錢恐怕也是不夠的。”
“那樣的高產雞百姓們養不得嗎”
“養也養得,只是配出來的雞,下蛋便沒那么多了,這和咱們常吃的快大雞一樣,沒有自己育種的,自己養,或許是沾不到仙氣,幾代下來,后代良莠不齊,還不如本地的雞群好。”
“還有這樣的事”
“說是只有原種雞和曾祖代雞可以育種,咱們拿到的雞蛋都是祖代雞,的確無法育種,為何說祖代雞的雞蛋還不肯往外賣呢便是害怕外頭的人不懂事,沒有文化,貿然用祖代雞取代了多年來土生土長的老雞種,過個一兩年的,這種快大雞養不得了,又買不到新的雞蛋,本地的雞又絕種了,到那時才真是不尷不尬,恐怕要拉饑荒呢。”
出門游歷,廣為交際,的確是很增長見識的事情,徐振之原本還不知道在種雞、種糧上還有這樣的學問,也是不由道,“難怪朝廷引種高產稻,也是顧慮重重,此事處理不好,牽連太廣,可能反而會引起大亂呢。”
他雖然對政治功名無意,卻也知道糧種被他人掌握,實在不是什么好事,莊掌柜眾人也是笑說,“可不就是如此,我們都說,若不是建賊的壓力實在有些大,又有小冰河時期的預料在前,朝廷寧可百姓餓死,也不會引入我們的高產糧種的,這可是把脖子送上去給別人卡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