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層50,一個架子有十層,最上層的都是需要很高的梯子去夠了,那么,一個書架可以儲存五百份檔案,十萬檔案就需要200個書架,這是在衢縣的人口沒有太大的變動下,檔案庫必須占據的最低書架數目,實際辦事過程中,人員的流動是頻繁的,檔案的建立和查閱都是經常的,實際上,衢縣檔案庫的書架數目是250個,差不多將將是夠用,最好還要有幾十個的空缺。
“不可能每個書架都塞滿,我們是按郵編來做歸檔的。”
接待他們的衢縣辦事員姓祝,祝辦事員認為這份工作實在是非常繁重,半點沒有從前想象中衙門吏目的風光。他嘆口氣說,“每個郵編下再按姓氏拼音的順序來分戶口,所以真的,哪天衙門最好頒布一個規定,別改名了,尤其是戶主,改名后可能檔案的去處就完全說不清了,政審分歸零不可怕,可怕的是要來開政審分證明的時候,你檔案沒了,那就完了,沒有一年半載這事兒別想辦結,這期間所有百姓的待遇都是享受不上的。”
的確,每個書架之前都有郵編、郵編對應的街道區碼漢字,下面是拼音字母zza1張,祝辦事員解釋,“這里是所有首字母為z的人,接下來看名字的第二個字,比如一個戶主叫張阿發,那么就在這里,如果他姓鐘,那就來這里。”
張姓絕對是一個大姓,至少在衢縣這里,而且看得出來,喜歡叫張阿某、張愛某的人也很多,光是za張就有兩個書架,第個架子才開始標注為雜,祝辦事員說,“這里就是鐘阿明該來的地方了。姓氏不能單獨占據一個書架的就標注為雜,這能節省很多時間。”
走進來一看,書架里是一格格竹編的柵欄,柵欄上也有簽子標注著姓氏,鐘、趙等等,不一而足,姓氏多的,可以占據一層,就在一層里找,小姓標注在單獨的柵欄上,柵欄里才是活頁本,活頁本的書背上粘了書簽,注明了戶主的名字,祝辦事員取下一本,給黃謹等人翻看,“這是爛柯山區村子里的住戶,那些村子里,張姓是大姓,光看數目就知道了,本子多也是因為如今大族都在分家,我們常常說,要知道地方宗族勢力,來檔案庫一看就知道了,哪個姓多,哪家分家做得好,就看著本子的厚度。”
張家的分家力度確實是比較強的,大多數本子都不是很厚,佘四明點算了一下,多是五六份檔案在一戶里。這在鄉下絕對是分家了老父母、兒子、媳婦,一雙兒女,這就六份檔案了,余下的兒子女兒估計都是分出去自己過活。哪怕還住在一起,也不算是一戶了。
大部分檔案上面,除了基本的身份信息之外,都沒有太多的東西,政審分也一般都是1分、2分,被查閱記錄幾乎為零查一次就要在檔案下方做一次標記,大多數人就一兩次查閱記錄,目的多是變更婚姻情況,這個是在衙門登記婚書的時候,檔案局這里必須要進行的更改。
“本來婚書也是都放在一起的,但是后來發現這樣不行,放不下,所以用一個歸檔系統開了另一個新庫。一會我們再去那里看看。”
黃謹興味盎然,“這么說,只看婚書的數量,便可以統計此刻百姓們的婚配情況了”
“是啊,在庫里那都是一眼的事,大概的情況便很清楚了。哪個姓好討老婆等等,我們都很怕婚書庫將來會比人口檔案更多,因為一個人只有一份檔案,但是可以結好多次婚。”祝辦事員想到前景,肩膀更加垮塌下來了。
“就算離婚了,婚書也不銷毀嗎”
“這怎么好隨意銷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