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這東西本來就便宜不了,而且南方,至少是福建道,也的確沒有什么值得一提的鐵礦,雞籠島上的鐵礦已經正在開發了,按照預估的產量,只夠頂一時之用。買活軍現在比較穩定的鐵礦來源,是來自山陰的范氏家族。說起來,晉陽范家對敏朝來說,也一樣是吃里扒外的奸賊,只是和其他的走私商人不一樣,別的走私商人是把一些鐵器、好的鐵料,悄悄地賣給關外的建賊,而范家則是把鐵礦石和生鐵料大量賣給買活軍,讓買活軍到自己的地盤上冶煉。
范家當然也獲得了豐厚的回報,范十三娘只用了一年的時間,便成為了買活軍政商兩界說話都很有份量的人物,這個天才少女發家的傳奇故事是讓不少人津津樂道的只用了一萬兩銀子,便撬動了這樣大的生意,而且浪費的時間實在不多,她先通過千金丸進軍藥業,撈到了第一桶金,隨后利用捐助促進會得到的政審分,拿到了買活軍的采購合同,并且快馬給老家送信,設法從山陰送了一批積存了許久的上好鐵料,運到了山陽道的海州碼頭。
接下來的事就不必多說了,買活軍這里多少鐵料都是可以吃下的,他們付錢也非常爽快,范家本家立刻嗅到了這其中的無限商機,派出了百余人到買活軍這里來開設商行,他們不再做票號生意,而是專做煤鐵供應。而十三娘當仁不讓,便成了范家在本地設立分行的大掌柜
這個女孩子,現有的政審分是范家最高的一個,而且受到了謝六姐的看重,加入了鼎鼎大名的婦女權益促進會,據說這個促進會,在各地都有分會,往往會邀請一些她們認為很有前途的年輕女娘入會吃茶閑話,連謝六姐本人都經常出席,哪怕沒有什么明面上的好處,光是這份殊榮,便足以讓眾人對曾被邀請參加茶話會的女娘另眼相看了。
像晉陽范家這樣的大商戶,剛剛在敏朝受到了極重的挫折,于敏朝官府中的力量幾乎被連根拔起,正是惶惶不可終日的時候,范十三娘異軍突起,在買活軍這里闖出了名堂,自然成為本家傾力投資的對象,商人們往往是最靈活的,本來山陰就不少女子分股經營的事情,現在她坐正大掌柜之位,也是名正言順。
這范十三娘也的確是商業上的奇才,雖然是小小年紀,但辦事非常爽利,經她使喚出的管事,奔走間深有法度,任何事情令行禁止,商行的規矩勝于軍紀,可以說是完全將晉商嚴密組織的優勢給發揮出來了。不到一年時間內,便完成了范家在商業上的轉型,如今買活軍專有一支船隊來往萊蕪和自家碼頭之間,來時運送鐵礦,去時載著滿當當的谷子,而這些年來干旱得連年歉收,又在商業上受到極大打擊的山陰,也立竿見影便平靜了下來。
賣鐵礦,這是一件動靜很大的事情,敏朝的官府知不知道呢大概是知道的,而且也往上報了,因為朝廷連年來的整頓,其于各地衙門的影響力有所回升,畢竟,朝廷又開始給地方財政留錢發錢了,那么地方對朝廷的響應也就更加積極。但是知道了,又能怎么樣呢
范家的鐵礦,可是賣給了買活軍啊連天子都不敢得罪的買活軍,包運了遼餉的買活軍,占據了整條海岸線,來來往往大作生意的買活軍。他們想要買點鐵,難道,你不順從他們嗎
報是要往上報的,但只能報得輕描淡寫,朝廷也只能裝聾作啞,便不說買活軍了,范家于晉陽的勢力也更加根深葉茂堅不可摧,不調動大軍恐怕是不能懾服的為什么朝廷一直非常忌諱私人開礦,原因就在于此了,現在光是在晉陽,就有上萬人在范家的鐵礦里做活,別說縣令府尹了,就是山陰布政司,也要掂量掂量,自己能不能惹得起這樣一支背靠買活軍,現有上萬名掌握鐵器的年輕漢子聽從指揮的勢力。
有礦,有人,有糧,在亂世中,這就是偏安一隅的諸侯氣象,范家現在算是趟出了一條新路子,而山陰其余商家難道就坐以待斃不成自然是紛紛托人情,看礦山,也要組織人手開礦賣鐵賣煤,范家自然也不可能從中掣肘,老西兒一向是守望相助,緊密抱團的。而且,這么做也的確有效地平穩了因天候、歉收帶來的動蕩局勢,因此,盡管這意味著買活軍對北部的影響力,從沿海往內陸更滲透了一點,但也有不少鼠目寸光的地方官,認為這可以避免民變,睜只眼閉只眼,大開方便之門,自己這里收受孝敬,安享富貴榮華。
“現在愿意開采鐵礦的有七家,手里切實握有礦山的則有五家,不過,現有的采礦技術都比較老舊,范十三娘希望,如果引進不了水泥路和高爐技術的話,至少引進先進的采礦技術,這樣他們可以用更便宜的價格大量供貨,對我們也是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