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合機制萬神之神,將意識體設為最初的變因,一切之始,宇宙萬物之初,為宇宙大爆炸的起源救命,這個莫祈平肯定是科普課程的狂熱愛好者。”
“他的神學也是很扎實的,或者說他是學到了經典的精髓。”徐子先仔細地批閱著考卷,他是做第一次篩選的,這些卷子已經由謝雙瑤認真地逐一看過一遍了,“他把最高神設置為了無形體的無上意志,而不是某個具體的人,人類形態只作為最高的首領出現,這就已經勝得過大多考生了。”
謝雙瑤認可徐子先的看法,第一批考生中,大多數人的水平確實是有限的,她沒能網羅來什么高僧大德心甘情愿地參加考試,畢竟,首先福建道就不是個有名山古剎的地方,而且敏朝一向是尊道貶佛居多,福建道的道觀倒是不少的,愿意來參加考試的年青道士也有那么幾個,但是,他們機靈有余而研究不足大多數道觀所修的道經都是不同的,而且,道教是很講究修持自身的行當,他們并不主動布道,和民間的交集主要出現在做法事上。
至于佛門,倒是愿意印些因果報應的小故事,辯才也多辯經是佛門大德的愛好,但是,這都是面向文化人的東西。在華夏的傳統正規宗教,于傳教都是很弱勢的,謝雙瑤認為這是因為他們被狠狠地收拾過,不敢無限地擴張自己在百姓中的影響力。儒教可是虎視眈眈,只要他們稍微一越界就要來個滅佛滅道呢。
當然了,佛道兩教于傳教上的怠惰,也是因為他們已經和華夏民俗緊密地結合在了一起,成為了百姓生活的一部分,不再有傳教的需要。故事混亂一些不要緊,道義深奧一些也不要緊,反正大多數顧客就是來花錢買個心安,更高級些的客戶,花大錢買個心理療愈這種顧客一般也有相應的文化素養,他們是聽得懂比較深奧的東西的,所以,他們很少有把自己的世界觀低齡化、簡單化的訴求。
西洋那里,整個文明結構都是截然不同的,宗教之間彼此敵對,哪怕是教派不同,都會惹來摩擦,其實這是各階層的矛盾以教派矛盾為由進行釋放的結果,但不論如何,西洋的宗教氣氛是緊張、嚴肅的,充滿了競爭感,宗教和宗教之間,教派和教派之間都有深仇大恨,這就導致他們擴張自身的動力特別足。宗教先行,軍隊跟上,這就是一次次圣戰的內在邏輯。
這樣的歷史背景,反映在了這次考試里,就有了莫祈平和其余考生的區別,莫祈平起手就是一個三層架構的世界觀,別的考生很多還在民間傳說級別的,認為把謝雙瑤編排為天上掉下三圣母,生下沉香和爹住級別的地方神仙,就已經足夠這就說明他們平時是不太看報紙的,并不知道這種東西拿到海外根本沒有作用。
華夏的神仙只在華夏的神仙體系內有效,要讓南洋土著接受這些,還得費老鼻子勁科普華夏的神話體系,這么做不可能好使。而且還牽涉到另一個問題,那就是如果謝雙瑤只是個低級仙人的話,有些心懷叵測的騙子是不是立刻可以宣稱他是沉香,是爹住,是一郎神楊戩畢竟,百姓接受了謝雙瑤真實存在,也就意味著接受龐大神話體系的真實存在,謝雙瑤是要借宗教的皮去開智掃盲,不是要宣揚迷信她是要去海外開智,不是在華夏大本營給科普扯后腿,她絕不會接受這種點子王級別的建議。
如此一來,可看的考卷就不多了,莫祈平這份答卷是最完整的,雖然仍有西洋痕跡,凡是發源于西洋的宗教,其根本創始者總是為一個至高無上的造物主,雖然時間不同,但這西洋三大一神教實際上尊奉的是同一真神,只是稱呼不同而已,所以莫祈平在此處也設計了一個至高無上的意識。
不過,他創造性地將宇宙大爆炸和造物主結合在了一起,并且編撰了這樣一個故事在造物之后,雖然經過了無窮歲月才誕生了人類,但人類的命運是早已注定的,他們如同群星一樣被分隔了開來,每個族群都有自己的創世神話,但使者謝雙瑤在每個神話中都起到了輔助的作用,她是神話中所有賢者的化身,存在的目的,就是指引人類通過不斷的學習和探索,擺脫語言的束縛,徹底地掌握所居住的星球,擺脫星球的束縛,探索宇宙的奧秘,總有一天,能夠穿越時間,回到宇宙誕生伊始,重新和造物融為一體,達成超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