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報紙,理所當然,在各地都激起了強烈的反響,若不是京城的災變也吸引了眾人的注意力,這個月,各地的茶樓飯館,討論的肯定是買活軍的頭版報道上,那明顯是仙人視角的京觀山峰那萬人京觀,從前只在傳說中出現,真不知道它壘起來之后,會是多么的壯觀
從京觀腳下的人來分辨,這京觀的高度,是讓人瞠目結舌的數十米,當真是如高塔一般,而京觀旁的條幅,又和買活軍的出征長聯一樣,頃刻間就奪去了眾人的眼神買活軍有仙畫,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但仙畫畢竟只是當時看過,留不下什么痕跡,他們現在發展出的這種翻印版畫用仙畫鐫刻銅版,制作成的版畫,雖然是畫,但栩栩如生,非常寫實,是所有從前的版畫不曾有過的精細,剎那間也就風靡大江南北,成為眾多百姓爭相收藏之物了。
在戰事之前,這版畫中,繪畫人物的內容無非是島船展覽,又有一些新聞報道,比如南洋駙馬莊長壽,就是因為有了版畫的幫助,忽然間成了個大名人,但這些所有人像,都不如京觀這一期令人震撼,這一期報紙在各地都是供不應求,很多人愿意出三百文、四百文,甚至是一兩銀子來購買原版,而不是買翻印版
本地的翻印版雖然便宜,十文、二十文一份,但版畫模糊,沒有收藏價值。自從有了版畫,本來賣五十文一份的原版,就已經抬價到一百文一份,而且銷路還比從前更好,這一期京觀版畫,在豐饒縣最后是叫到了七百文一份就這樣,楚香主也還是自留了一份,他時不時就掏出來看一看,望著那黑白版畫中,烈烈飄動的條幅出神犯華夏者下場如此太威風了叫他這中年人的熱血,也不由得沸騰了起來啊
說不上是不是有這些版畫,這些報紙潛移默化的影響,楚香主的膽量,無形間也逐漸變得有些大了起來,他也不再壓制著手下兄弟們逐漸熱切的呼聲了想要加入買活軍想要接受買活軍的管理
這不僅僅是為了私鹽隊行動的方便,說實話,作為本地最大的私鹽頭子,現在也是買物的總經銷商,楚香主和堂口的兄弟們,在豐饒縣過的肯定是最威勢的日子,就連縣里各位老爺,見了都要堆笑寒暄,誰都知道,他們是最有辦法的。
而豐饒縣這幾年的光景,托賴著買活軍,也比從前要好得多了豐饒縣這里自己一直就有江運碼頭,又因為有信江,很適合走航運,貨物或者走陸路從許縣,經信江,到豐饒縣中轉到長江航運,又或者從云縣出來,走海運到之江道沿海買活軍的私港,又從私港上船,轉河運到豐饒縣這里,再走長江航線,往沿江的碼頭一路擴散過去。
不管怎么走,在豐饒縣進行集散、中轉,都是最恰當的選擇,因此,這幾年來豐饒縣的商貿是非常繁盛的,人口的變動也極為劇烈,原本豐饒縣的住戶,很多都搬遷去買活軍那里了,而內地的百姓也飛快地往豐饒縣轉移,這也造成了豐饒縣這里特有的情況生意好做,是非也多。
這里有白蓮教的堂口,有鹽販子,有纖夫、挑夫和他們的羅教堂口,有各色各樣的商人、商船,還有什么呢還有胃口越來越大的衙門吏目,有各地被調遣過來的上官們,豐饒縣是買地和長江之間卡著的那個口子,卡住了豐饒縣,買活軍的勢力就無法直接進入長江
這條線關系到敏朝的廣大腹地,甚至比之江道還更讓朝廷重視說白了,之江道南面,窮山惡水,物產一向并不富饒,買活軍要從陸路往北擴張,朝廷可以給他們,因為之江道沿海區域,是必然會受到買活軍影響的,誰讓買活軍擁有華夏海權
朝廷這里,哪怕是要造船,那也不是一時一日的功夫,因此,對買活軍在之江道逐漸提升的影響力,可以忍耐也必須忍耐。但,豐饒縣就不一樣了,長江流域,是朝廷根本錢糧所在,也已經脫離了南蠻范圍,數千年來,都是華夏腹心、膏腴之地,這個口子,朝廷必須死死卡住,不能讓買活軍收下在江陰的這塊飛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