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都是后話了,至少此刻,延綏鎮邊上這塊草場,氣氛是非常歡快的。牧民們收獲了羊毛,紛紛成群結隊,往東邊送來,順便要來運走自家的老人們收獲的土豆,同時拾掇一下收獲后的田地,撒上苜蓿草的種子,他們還有很多事情要辦羊毛換成了銀子,銀子又要在邊市買些東西,還有些人把大姑娘帶來邊市,想要讓她學學紡線的手藝,也跟著學學打毛衣。
一個會打毛衣的姑娘家,在草原上八方好兒郎都來求娶,還有孩子們他們要來考查一下孩子們的漢語,這些孩子們在那日松這里種地,同時每隔幾天,就要去那日松的帳篷里學習漢語,哎呀呀,只要會說漢語,金山銀山不就裝進了口袋里
“哎呀呀”不少牧民對買活軍的報紙也是非常喜愛的,在那日松的帳篷里,人們珍惜地傳閱著最新一期的報紙京城災變的消息,還沒有傳過來呢,最新的一期,講述的還是南洋萬人京觀的事情。這些牧民,絲毫也沒有想過自己也曾是犯華夏者的一部分,而是對于那精細的版畫愛不釋手,又欣喜于買活軍的神勇。“九邊的官兵們,可堆不出這樣的京觀”
“嗯那真是威風這報紙可以買嗎”
許多人都想要收藏這樣的版畫,甚至有人開始詢問,“有沒有彩色的版畫賣呢”
“有沒有寫韃靼語的報紙”
也有人把自己的小子叫到身邊,指著報紙讓他念給自己聽,“念念不出來你的拼音都被你和屎一起拉出去了嗎”
巴掌聲、孩童的哭聲,眾人的笑聲,議論聲,煙味兒、茶味兒、奶腥味兒、腳臭味兒,在這個羊膻味濃郁的帳篷里混合著,實實在在的是牧民們一年下來難得幾次的歡聚,可就在這時,慌亂的馬蹄聲,遠處隱隱的號角聲打破了帳內的喧鬧,牧民們一下都靜了下來,伸手握住了腰邊的匕首,跳起來沖出帳篷,“發生了什么事”
“敵襲”
“有人搶羊毛了”
一邊問話,人們一邊紛紛拔刀,斬斷了韁繩,翻身上馬,一騎接著一騎,沖出了營地。“小賊來了,迎接他們的只有長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