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便是各地民情的不同了,雞籠島上開火做飯的人少,米湯是不易得的,而洗衣廠又并不發達,使得漿洗變成了一件比較麻煩的事情。
不像是內陸各縣府,還是各家做飯多,只要是做飯就有米湯,他們還保留了給床褥用品上漿的習慣,有時還嫌洗衣房上漿的手藝不好,從洗衣房里取回來的床褥,會自己再漿一遍。
因此各人都踴躍道,“我們竟沒有太多在雞籠島的親友呢金娥,你地址留個給我們,等回了雞籠島,我們給你寫信,你便受累幫我們買幾件襯衫回來唄棉布的就夠了”
也有要綢緞的,若是有彩綢的便更好,“我要結婚了,婚禮那天穿著,豈不是時新得很卻又比那老式的鳳冠霞帔新潮多了。”
南人愛追新潮,這是數百年來的老習慣,要說襯衫勝過敏地的裙衫,那倒也未必,不過是新東西,故而格外受到追捧罷了。要金娥趁便尋訪彩綢襯衫的,是來自許縣一個姓周的女吏目,笑道,“等我未婚夫明年滿了年齡,我們便打算過禮,我都想好了,上身若有紅綢襯衫,下頭一條綠底馬面裙,便扯了松江的布料來做最是時新不過的”
“好呀,紅配綠,聽著便精神”
“你讓新郎官穿什么配新郎官也來個綠襯衫,紅褲子如何如此還要請金娥留意去尋綠衣呢”
新婚紅綠配,這是很自然的一件事,在敏地,是紅女綠男,新郎官著綠色公服的十分常見,買地這里,也有一色大紅的,也有紅綠配色的,小周的設想雖新奇卻并不過分,眾人紛紛出謀劃策道,“裙子可去成衣鋪租用呢,來條織金的馬面裙都不過分的,我們臨城縣專有做這個生意的,一條裙子雖昂貴,但如今各家婚慶都去租用,不多時倒也回本了”
就衣服來說,買地并沒有明確規定,只是因為謝六姐崇尚樸素,而且平時大家都要做工,自然而然形成了平時以棉布為主,較樸素的風格。但即便如此,幾年后的今日,大家在棉布顏色上多少也都有了挑揀,婚慶喜事時更是會追求要穿得較體面些
這和十數年前南方這里極流行的服妖之風,似乎有些類似,不乏有些警惕的夫子,在報紙上刊文呼吁,不要重演以前,全副身家都在一身衣服上的風氣。但百姓們畢竟也有自己的喜好,哪怕是吏目亦是如此,吃飽穿暖之后,下一步自然是追求吃得好、穿得好,不但在民間有許多新生意應運而生,便是此刻,本來還有些生疏的團員們,在閑談中也逐漸熟稔起來了。
只有金娥,因為來自雞籠島,平白無故地就承擔了不少跑腿的重任,不過她亦是不以為意此時被人請托辦事跑腿,為此費心,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交情便是如此建立起來的。
只是聽著女吏目們盤算婚慶,也不由忖道,“翩翩和趙大成婚時,倒是簡單,我們這些花娘,夜夜盛裝做新娘,對這些事情看得淡了,不像是貧家女子,自幼少裝扮,婚慶這個機會,自然要利用起來,充分地講究一番了。”
想到自己這輩子或許也沒有結婚的一日了,不免又有些黯然,只含笑聽團員們議論起各地婚嫁現在的行情、習俗,并不做聲,一邊王小蕓碰了碰她,她手里恰好還拿了吳老八的那雙鞋,指點著對金娥解釋道,“因不打綁腿了,棉襪大多又不到小腿,最多只是把秋褲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