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一碟碟紅紅黃黃、松松散散,炒玉米面中夾雜了紅辣椒碎的東西,送到各桌來,便是本地的特產小食酢辣椒。眾人聽敘州義軍繪聲繪色地介紹了半日,都覺得好奇,當下先撿了一些入口,一入口,只覺得有一股復雜的酸香味,先聲奪人,待酸味逐漸擴散,又是辣味,玉米面的一點甜香,恰到好處的咸味,別看只是區區一碟玉米粉炒辣椒,吃完了卻令人口中生津,食指大動,甚至感覺一口酢辣椒能配半碗飯呢
“好吃”
“這東西下飯,倘若帶到南面去不生醭,我看在買地一樣是好賣的。”
“不如先買個幾壇子,送回去看看就知道了。”
“運費貴,還不如寫一封信回去讓他們試做呢”
“便是試做,不也要吃過原味才好嗎”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一邊議論一邊爭食,也有把酢辣椒加入蘸水中進行嘗試的,不過這東西本就咸口,打濕了以后,玉米粉融化了,里頭的剁椒味道太咸,不如拌飯好吃,又有人稱贊本地的剁椒做得好,都是笑道,“有這蘸水在,哪怕是青菜白菜,也都比肉好吃。”
買地請客,當然不至于一桌子素菜,鍋子里已經是有一條魚煮著了,燙菜里也有原本就用水煮熟的白肉,肥瘦相間,切成片進鍋里燙熱了,蘸一下醬油、醋、剁椒、折耳根、紫蘇混合而成的蘸水,愛吃芫荽的也有,甚至還有一個洋蔥切碎了裝碗,給大家自行取用。
這蘸水可是下足了本錢的,不說別的,光醬油都沒有耗味,可見是上等的醬油,絕非那些生蛆長醭的醬缸子里打出來的貨色。菜色上,四葷四素,葷菜定量而素菜份量十足,還有大量豆制品,保證眾人能夠吃飽。
四葷是雞子兒、魚鍋、白肉片、燉了一只雞,敘州二人心知肚明,這其實也是在給他們之后的款待打樣一桌十人,最多也就四葷四素,決不能超過太多,而且買地民風樸素,不喜剩菜,吏目們都是把桌上所有菜除佐料之外全部吃光的,因此量上也要拿捏好,寧可準備一些吃不完也放得住的小點心,給眾人打個余量,決不能大魚大肉滿桌陳列,造成浪費,那就不是顯示主家的熱情,而是給考察團添麻煩了。
的確,買地有抽查工作日志的習慣,調查團人人都寫,這樣剩飯的現象,倘是被寫進日志里,又被抽查到了,多少都會扣些印象分的,敘州人是來融入買地民風的,比起一門心思鉆牛角尖,按自己心中的禮數待人,自然是要琢磨買地的風氣才更合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