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雷對于王小蕓突然迸發的熱情,是有些不以為然的,因勸道,“咱們的薪金原也不高,你能帶多少積蓄在身上幫是幫不完的還是量力而為好些,把你自個兒全填進去了,對結果也沒多大影響,只有你虧進去的錢是回不來的。你最精明的人,如何這筆帳都算不清楚”
王小蕓哪里不知道她說的道理,皺眉道,“我能分清主次,只是著急又不是什么疑難雜癥,都是簡單的知識,她們就硬是學不會”
“唉,平日里飲食太差,腦子的確是轉不動的,便是你開了班,效果也未必好,為何敘州的掃盲班都開給伎女因為伎女吃得至少比一般女娘好些,腦子便活泛,容易學懂,那些窮人家的婦女,平日里稀粥、窩頭度日,我看,很多人的婦科病,也是因為吃得太差,免疫力過低而引起的,倘若能吃些好飯,哪怕是一兩個月,這疾病也就不藥而愈了。”
金娥的話,倒是很有道理,王小蕓也不由點了點頭,“本地的花柳病倒是不多,更多的確實是因免疫力太差而引發的感染,其實藥方就是要吃得好點,可惜,萬州的農業不發達,要提振本地的經濟,讓婦女能吃飽,唯一的辦法是疏通三峽航運,萬州的商業好了,百姓的日子也跟著水漲船高起來這又繞回到炸礁石了。”
政經、民生、軍事,牽一發而動全身,本就是息息相關的事情。在萬州停留得越久,三人組希望買地能接收萬州的心情也就越強烈,因為眼前萬州乃至整個川蜀的死局,非買活軍是無法解決的大家窮,要生產,要貿易,要貿易就得炸礁石,降低拉纖的頻率。要生產就需要一個穩定的環境,接著就是需要一支驍勇善戰的軍隊進來,把那些蠢蠢欲動想要搶掠漢人的壞夷人,全都殺絕了,剩下的好夷人改土歸流,接受漢人的管理,這是一條血流成河的路,但也是改變川蜀局勢唯一的路。
雖然按道理說,考察團吏目上交的報告,彼此是不透露內容的,但金娥、小雷、小蕓三人互相私下討論,三人是都寫了希望六姐出兵川蜀,這是一種樸素的不忍心,就像是王小蕓,她也知道小雷說的道理,但眼見了這些深陷愚昧卻還不是完全無可救藥的病號,如何能夠忍耐得住
太慘了,她幫不了的也就罷了,只差這么一點兒的感覺最是讓人難耐只要學會拼音,只要有幾本冊子她還不知道,在這些只要背后,隱藏的是在此時多么先進多么難得的一條供應鏈,知識本身并不困難,困難得是如何能制造出學習知識的環境,這看似簡單,但當她嘗試著自己來供應時,才能略微品味到這背后需要多強大的力量作為依托。
“還是想辦法去買地吧。”
這幾日來,對于一些有條件的女病號,這也是她唯一能說的話了,“或者攢夠了銀子,也別去敘州,南下去買地買地比敘州還是要更好些的。”
話雖如此,但女娘們的態度多是消極的,險要的三峽航道,保護了蜀地多數時候的安寧,但更多的時候是一重限制,也堵住了川人遷移的可能。南下的船票太貴不說,還太險,萬州人是聽著船難故事長大的,只要日子還過得下去,為什么要冒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