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樣潛藏的憂慮之下,除了個別富裕的人家如那欽家,大多數韃靼人都主動把孩子送去礦山,既能減少自家的負累,也能至少保證孩子們吃飽,但是,這種擔憂并沒有持續太久,很快就到了九月初起土豆的日子,當韃靼人順著根系把一個個土褐色的疙瘩從地里刨出來的時候,他們的嘴巴越張越大,第一株土豆就惹來了驚嘆,“多少斤二十斤再稱一下,把土抖落干凈怎么可能二十斤,秤壞了吧這可是一個芽塊長出來的那個芽塊才一斤不到啊”
一斤長二十斤種一收二十這在新轉變的兼職韃靼農民群體中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倘若這些地塊不是他們親眼看著平整好,且親自播種下去的,他們決計不會相信這是真正存在的事情。雖然并不是每一株土豆都有這么駭人的收成,但最后總下來的數字也讓人頭暈目眩一畝地三千斤多一些,大多數人都種了一畝多的土豆,還有些埋在了沒有平整的耕地里,本來也就指望著能得個三百多斤的收成,差不多也就是一個氈包一冬天的主食消耗了,但現在,他們得到了三千斤到五千斤的糧食
這是什么概念均下來的話,五口之家,一個人一年能吃八百斤到一千斤的糧食一天是兩三斤的份量而這,只是付出了幾天的勞力,剩下的時間就都是給老人孩子照料,壯勞力全都去忙活別的了就這樣,一家人的吃飯問題就完全得到解決了
當然了,你可以說,全吃土豆太單調,也不符合韃靼人的飲食習慣,吃不上紅食白食,嘴巴里總覺得沒味道這些都是的確存在的事實,可這會兒,韃靼人們想的只有一點,那就是今年冬天他們真不用挨餓了,甚至從今以后,只要土豆還在這黑土地上生長一天,他們就一天不用操心自己的口糧了
那一天,村子里滿是豐收的歡聲笑語,那一天韃靼人自發地宰羊慶祝,有很多之前即便是自己餓得頭暈眼花,也下定決心不肯殺羊,要保持羊群的數量,只是建了地窩子過冬,準備一開春就趕著羊群出去尋找新草場繼續放牧的韃靼人,直接就開始殺羊了,同時也開始積極地打聽起了建房子的花費能定居耕種,誰還想放牧啊早知道北邊的土地這么肥沃,有這樣適應高寒還能豐產的作物,老子早就牧轉農了,真以為放牧是什么美差嗎
想吃肉,就喂點牛羊,再種幾畝苜蓿曬干草做青儲唄,平時能吃白食,一年吃幾次紅食,以青食、主食來裹腹多省力,多安逸,多安心啊一畝地就能養活闔家老小,也不用擔心餓死、凍死這樣的好日子擺在眼前,誰不過那誰就是傻子
招募活不下去的韃靼牧民到蝦夷地去放牧這個目前還停留在紙面上的建議,韃靼人是還不知道,如果知道,他們能把通知撕得粉碎,再沖著它撒泡尿。這會兒,他們正忙著拉出自己的板車到村口排隊,彼此地議論著買煤的數量,以及自家積蓄該如何分配,要不要買點大白菜存著做冬日青食的問題。
“喂,哥薩克的葉爾波娃,你打算買多少大白菜”甚至,還有和他們同村的哥薩克寡婦,也被韃靼人納入了閑聊的范圍,一視同仁地探討了起來,“你們羅剎人腌不腌酸菜我們倒是會腌一點,但沒有女金人積得那么好吃,村長說他會教我們積酸菜,讓我們多買點大白菜,今年我們村就沒有種的,要是便宜的話,我們家打算買一千斤大白菜,你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