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是不是都聽了吸血莽古斯的故事,還真別說,孩子認拼音了,平時沒事在家讀書,日子一點也不無聊,每天都有新鮮故事聽。我最愛聽嘎啦吧故事,聽著聽著就想吃青食了,我家往年過冬從來不吃青食,今年還想換點青菜干來吃”
哥薩克寡婦輕松地推著兩輪車,笑瞇瞇地聽著鄰里們的議論,時不時愛惜地摸一摸盤腿坐在車上的小女兒,把她翹起的金發別到耳朵后頭。圓滾滾桶一樣的身材上下都是勁兒,甚至可以輕松地扛起一株小樹南下之后,這是很少見沒有再嫁的寡婦,就靠著自己渾身的勁兒,開墾田地,挖了個小地窩子,也沒有把兒女送到礦山,今年她們一家三口收獲了六千斤土豆,這是無論如何也吃不完的,甚至可以賣掉一些,來買點生活用品。不過,她雖然有一身的勁兒,但腦子卻不算很靈活,只學會一點韃靼語,但還不是很會說,她那五歲的小女兒眨巴著眼睛,倒是很自然地插進了話頭。
“我們不買青菜干,我們自己種了有白菜,我們想買點鹽巴,買點棉花”她把漢語和韃靼話都摻著說,都還有點兒生澀,有點口音,但運用得已經很純熟了,棉花、鹽巴都是用的漢語,“還想買一把剪刀這里的刀非常好”
“那是當然”這個聰慧可愛的小姑娘,讓村里人另眼相看,有很多把自己的孩子送去礦山的韃靼女人,把感情遷移到她身上,她們笑著去摸孩子的頭,心里也跟著盤算了起來“孩子還是要讀書,讀了書多聰慧,也只有跟在父母身邊才養得這么水靈茁壯,等到開春以后,還是把孩子也接回身邊,反正村里也會開課,那欽家、葉爾波娃家的孩子都養得多么的好,多么的聰明”
一旦開始農耕,開始定居,他們的思維方式也就自然而然地發生了轉變,開始往長遠了去考量,也意識到了學習的重要這和耕種是一樣的道理,都是在前期多加呵護,等著收獲的時候,習慣了耕種和安居,就會舍得給孩子的教育多加投資,很多人家都意識到,讓孩子上學并沒什么壞處,“說白了,就算去干活,能干多少活呢,現在的學習就像是埋入地里那一斤的種子,能結出二三十斤的糧食”
村長怎么說都講不通的道理,如今靜悄悄地在心里生根發芽,并且,這些百姓在頃刻間就產生了對于政權的歸屬感和依賴感,“這樣的好日子,要是能永遠繼續下去就好了不管怎么說,如果哥薩克人,羅剎人打過來的話,那我們就算是拼了命,也不會讓他們把這片土地再占了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