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房屋全都是一張圖紙嗎”
這些屋子有多高大概是九米、十米或者更高一些,十二米十三米論高度,倒是不如太和殿的,但是太和殿也遠沒有這樣長啊這些建筑就像是高聳的城墻一樣,沉默地在街道兩邊排列著,似乎是無限地往前延伸著,吞掉了初來乍到的旅人們的所有疑惑買地已經開始普遍建高樓了,也就是說,這些樓都不再是用的竹筋混凝土,而是都用的鋼筋土產鋼筋已經投入實用了么
那么,距離買地不需要任何仙器的幫助,把京城大超市那樣的建筑再重現到世上,是不是也沒有多久了甚至于,他們的造橋能力也又提升了一大截是不是混凝土的水泥橋,很快也可以登上臺面買活軍到最后不會擁有在大江上造橋的能力吧甚至于橫跨閩江、珠江,把榕城和新京的幾片城區給聯系起來那樣的話、那樣的話
那樣的話,城市格局會是什么樣子就連信王都想象不出來了,他沉默地眺望著這些漫無邊際,一直延展到視線盡頭的房屋,心中涌起了一股極為強烈的沖動,想要登上高處,能居高臨下,獲取到一個好的角度,來拍攝這個街區的全貌這馬路兩邊的房子有多厚實它們的背后又是什么,內里是什么樣子,現在已經有人入住了嗎買活軍是怎么將它們建起來的,又打算讓什么樣的人住在里頭。
還有,這些房屋是德扎爾格設計的嗎這一層窗戶的圓拱,二層窗戶的方形框子,排列在一起,典雅簡潔,但卻又有一種異域的鮮明風格在內歐羅巴的感覺相當明顯,兄長看了,也會有很大啟發的罷,這樣大體量的建筑,風格太花哨了,造價必然高昂,進度也會緩慢,簡潔優美就成為了幾乎是必然的選擇
在最初的震撼褪去之后,逐漸升起的是無窮無盡的好奇,而在信王身邊,曹如和王肖乾也彼此討論著,提出了一個又一個無人能回答的問題,“一棟樓里能住多少人這要都是這樣的房子,感覺整個羊城港的占地,幾乎可以縮減到原來的十分之一了罷這房子想不出能住在頂層能有多舒坦,都這么高了,應該不返潮了罷”
返潮也算是南方房屋的一痛了,到了黃梅天時節,墻壁滲水,讓北方人以為房屋漏水的都有,拿抹布去揩拭的話,整個房間揩一遍,甚至能擰出半桶水來。所以說,也別怨怪二樓的房屋逼仄昏暗,一樓的潮氣返著也很容易得風濕,很多南方百姓老了以后腿腳不便,多少都和沾染潮氣有關。這也是南方瘴癘一說的來源。曹如和信王也認可王肖乾的觀點樓層越高就越值錢,這批房屋極可能將是整個新京房價最高的區域之一
這么昂貴的房子,而且供給又這樣的多,那么,老城區的小院子必然會面臨跌價,雖說這點損失能承擔得起,大多數人購房也不是為了出售,多是為了自住,但王肖乾沒能考察到這一片,在商言商,也自然會感到失策,當下便自怨自艾地復盤了起來,“雖說當時道路還沒修通,但聽說造了小樓房,怎都該來看一眼的當時真以為只是兩層小樓,那就只是還好而已,覺得買在車站邊上不免過于嘈雜污糟”
這也是實在的考慮,買地的小樓,多指的是二層的竹筋混凝土樓房,這種樓房的確是不稀奇了,老城區小院自己也能改造,還帶了個院子呢,自然是更佳的選擇。至于關口車站邊的住處,人行馬住的,的確也不如城里清潔,每天光是貨車通行時激起的道路塵灰也好,馬糞也罷,那股子味兒多少都是困擾。要說現在,這些困擾是否還在就目前來看也還是有的,可可這是四層樓房和雙向十六車道啊光是這一條優點,不就蓋過了所有缺陷嗎難道你就不想站在四樓窗前,俯瞰著腳下馬車來來去去,行人如織,真真正正車水馬龍的盛景了嗎太和殿雖然比四樓要高些,可人也不能輕易上到房頂去啊人達不到那個高度,只是建筑達到,又有什么用呢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這四樓雖然摘不了星辰,但夜里若能在樓頂的天臺賞月,想必又是一種感覺了”
“這瞧著當真是,當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