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這樣的觀點是驚著京城人了,這些廂軍們有些人是有眼界的,認為北方的村戶恐怕是沒有做工的機會,但他們也不得不承認,在京城大概工作的機會是多的,可老人卻沒有這種幾乎是瘋狂的勤謹,大家不免感慨南方人有福不會享這樣溫和的氣候,這樣富饒的物產,一輩子操勞下來,到老了不享幾年清福,還要吃緊的做生活各地的民風居然差距到了這樣的地步也就難怪買地的歪理邪說,在南方能傳揚開來了
“啊呀,這有什么的,說破天來,不就是不要愚孝,該分家就分家么,這點事情算得了什么呀”
還有一些小販,卻認為他們糾結的點根本就算不了什么,完全是對買地還不夠了解的緣故,“我們買地這里,和敏朝比,進步、文明的地方何止這個不容易被你們接受的風俗那太多太多了。”
“你們到了武林之后,如果還能再往南走,就會曉得了。自古以來呢,武林是富庶的,東海邊,不窮不富,勉強度日罷了,浙南的日子就苦一些,大體來說,我們之江道不如江南道那么繁華。可自從來了謝皇帝,日子一年比一年好,我們苦盼了多少年,才盼著謝軍主吃下了之江道早在軍主沒有發兵之前,其實很多地方都已經是依買俗生活了,去年我們道還得了表彰,因為我們遵循新俗最徹底最踴躍。你要是再往南走,到了紹興那樣的地方,見到了紹興招上門女婿的盛況,怕不是要更吃驚了我們買地的婚俗,比你們敏朝來說,更自由更進步了不止百年呢”
有一點是非常有趣的,那就是這些之江道的小販不管什么出身,對買地的統治都非常的滿意和推崇,甚至很引以為豪。對于他們的吹噓,眾人不能說是完全采信,甚至有些人還頗為不以為然,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他們都很希望不被打發回京,至少能在武林住上一段時間如果萬一中的萬一,能和皇帝一起去羊城港那就再好不過了,當然,這個是不太可能的,但,如果皇帝決定走河運去云縣的話,或許他們也能跟著再往之江道深處走一段,走到不能在岸上繼續跟隨的時候再滯留下來,那就最好了。
不過,這樣的想法,他們也知道大概是癡心妄想。甚至很多人都認為,他們如果不想立刻啟程回京,而是在買地多滯留一段時間的話,就只能放棄報酬,私自逃出去,把自己賣身做謝六姐的活死人。不過,買活軍這里做事一向是很會照顧人,很讓人舒服的,在他們到達武林之前,廂軍們收到了一個很不錯的消息皇帝已經決定在武林改乘海船,帶四百名京營親兵南下,他會在云縣停留幾日,再到羊城港去住四到五個月不錯,定都大典其實是在四個月之后,他們這么早出發完全是為了預備路上可能發生的意外出使一次大半年甚至一年功夫,也是如今的常態。
這樣一來,就有六千廂軍再加上兩千多的京營親兵會滯留在武林,等候半年甚至更久,這些京營的親兵倒也罷了,廂軍的來歷、報酬、訴求,買地還是很清楚的,因此他們為廂軍了一個機會如果不愿意做工的,那就先領了敏朝的銀子,買地組織他們動身回京。如果是愿意等待皇帝,到時候多拿一份護送回程的銀子,那么,買地也會考量他們的素質,給他們安排一些短期的工作,讓他們留下來做工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