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縣這里,因為占據下來還沒有滿一年,識字率應該在50左右,聰明的在第一期掃盲班就基本脫盲了,所以數據起來得快,之后剩余的落后生各有各的原因,不能著急要慢慢地來。謝雙瑤給自己定的方針是以識字率為基準,識字率達到60以上就說明當地民眾基本都上了買活軍的船,這塊地已經消化下來,可以往外再吃一口了。
許縣的煤她是急缺的,蜂窩煤普及對彬山班子來說很重要,是冬日福利政策的重要一環。原因非常簡單,這附近雖然是山區,而且買活軍吞并地盤以后會抹除所有土地權屬關系,但這么多人要取暖,光靠伐木取柴肯定不行,不用幾年就會把山頭砍光。
現代人往往有一種誤解,那就是古代天然處處山清水秀,綠化極佳,如果這種印象是真的,黃土高原就不會是現在這個鳥樣子,關中曾經是天府之國,就因為人口繁衍太多,森林采伐過度,以及當地的水土特性,才導致了這千溝萬壑的地貌。古代居民點旁的森林,如果還算繁茂只有三種可能,1當地人口不多,2當地人口夠多,但山林有主,3森林地形崎嶇不方便上去打柴。
基本來說,第二種情況是最常見的,古代大山大澤很多都有主,隨意進去打柴不交錢的話,要被抓起來送官的。彬山這一帶雖然在南方,但因為是山區,冬天偶爾也會下雪,每年都會有人凍病,或者因低溫染病致死,北方更不必說,熱資源和一切資源一樣,都非常的稀缺,總之老百姓冬天的狀態就是盡可能地貓著,節省熱量,茍過去就過去,茍不過去就死了。
謝雙瑤不管出于什么理由,不可能坐視這種情況這樣持續下去,冬天本來應該是可以用來掃盲的大好時節才對,當然你不可能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飽,要人走出屋子學習至少要滿足三件事,1他們能吃飽,2他們能穿暖,3他們在屋子里不會被凍死。
1這點沒問題,雜交水稻在這個氣候下畝產已經逐漸穩定在七百斤左右,糧食對買活軍來說是不缺的,而且很富裕。臨縣這里明年也可以達到這個產量今年他們還不怎么會種田,殘留了一些不良習慣,產量還上不來,明年就好很多了,買活軍最大的底氣就是糧食。糧食豐產,才能帶動肉類增產,才有往外擴張的可能。
2也不是問題,他們暫時沒地方種棉花,但良種還在空間里放著呢,非洲真他媽是塊寶地,種什么都嗷嗷長,謝雙瑤老同學就在不遠處種棉花,種西瓜的都有,他們那一片都是中國人開的農場,謝雙瑤不但有這些作物、經濟作物的種子,捎帶手還進口了很多水果蔬菜的種子,唯獨扼腕的就是沒有紅薯和辣椒種子,辣椒種子是恰好沒帶,紅薯是因為非洲本地太熱,紅薯種出來也不好保存。不過目前來說,水稻已經帶來很大的優勢了,他們還有港口,就用糧食和松江一帶換布匹,還是有能力向市場投放一批廉價棉布,回收籌子,保證百姓們都穿暖。
3就要著落在蜂窩煤上了,謝雙瑤會制備蜂窩煤,彬山也發展出了這個技術用來取暖,但好采的煤不多了,彬山班子都點亮了數學技能,他們會算儲量和消耗量,她這次回彬山開會,群體決策也好,本人認知也罷,都明白明年內最好拿下許縣,至少是許縣的礦,才能保證本地秩序平穩,百姓生活水平穩中有進,進一步提高他們對謝雙瑤的忠誠。
“許縣必須拿下”她自言自語地說,合攏電腦收回隨身空間里,就著臺燈的光打來熱水簡單洗漱了下鑒于她的特殊身份,謝雙瑤的房子里自帶了浴室,不過她也只能在白天洗澡,晚上驢也得歇著呀,把熱水桶車上蓮蓬頭的活就沒人干了。所以睡前謝雙瑤還得再洗洗擦擦。
“人才,還是需要人才,而且是需要經過培訓的標準化人才。”睡前她模模糊糊地想著,“要催一下縣令和縣尉了,嗯,金家那個女兒很不錯,人很進取,可以多培養”
她的思維變得模糊而跳躍,“可能要打仗了,能算打仗嗎,至少是第一次陸對陸戰爭,以前都是陸對海,打港口保衛戰,買活軍要換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