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細統治對大敏朝來說,是一個有彈性的概念,精細精細的時候大概能下到縣,粗放的時候,像是如今,皇權的觸角可能僅止于一些重點城市。重點城市之外的廣袤國土上,他們只能依賴地主來間接性地統治這些土地。當然,這是按后世的標準來衡量,如果用大敏朝的標準的話,只要按時納糧交賦,麾下沒有另立山頭,沒有農民造反,那么便姑且可以認為這片土地上的統治是有效的。
至于說一項政令推出后,能夠從上到下地貫徹施哪怕是無關緊要的命令,能做到這一點的,那都必須是大能臣、大權臣了,大部分情況下,皇權是這么一回事,不死不活地吊著吧,但凡對己的統治力稍微有些了解的皇帝,都不會做不切際的打算,他們知道己對多事其也是無能為力的只有一例外,那是剝削,下令剝削掠奪百姓的財富,這倒是不會遇到太多阻力,因為無數基層鄉紳族會興奮地層層加碼,從獲取更多的好處。
謝雙瑤穿越過來,不是為了稱皇做祖,享受這種人上人的感覺的,這種感覺的極限大概也和開作弊器或者g號玩網游一,她對此并不感興趣。所以她的目標并不是己變成金鑾殿的新傀儡,從穿越以來,謝雙瑤一直思考,如大敏朝現有的科技水平下現對王朝的精細統治不指望和后世一,但至少要比現的模式更有所改進。她快發現答案是無解,從秦到敏,兩千年的政體不是沒有人想改變,哪個皇帝不想擴張己手的權力呢但問題是信息的傳遞古代是如此低效,真理大炮射程之內,也無線電波頻率之,一個政體如果沒有辦法一天內己的命令傳遞到全國,那沒有辦法現具體到居民的精細統治。
現的大敏要一個命令送到居民手而不是停留縣令、鄉紳的認知,需要多久這答案可能是永遠,因為大敏的體制,鄉村和縣城幾乎是不發生什么聯系的,尤其是這個年代,還存大量的黑戶。為了逃避丁賦,普遍有隱戶、隱田現象,這些隱戶找個大山深處一藏,幾乎不和外界交通往來,遇到外間旅人隨時可能身山賊這叫縣衙怎么去傳達政令
再說還有交流問題,尤其是南方,會說官話的人只比會識字的人多一些而已,這還不算南北方官話的溝通問題。臨城縣有十個村,目前盤點出兩萬多人,如果說有一天深山又發現了一個三四百人的村落,而于縣令對此竟一無所知那謝雙瑤也不會奇怪,更不會覺得于縣令不稱職,他上哪知道去呢連吏目恐怕都不會完全清楚,如果現的大敏朝地圖展開的話,別說對買活軍了,是對官府,也還有好多疆土處于迷霧模式,還沒被登塔開地圖呢。
但官衙不知道的事,私鹽販子卻一定是知道的,流民們可以己紡線織布,可以己留稻種,可以不用鐵器,甚至可以完全不看醫生反正看了也沒啥用但他們一定是要吃鹽的,人不吃鹽會死,而他們也一定只會買私鹽。甚至多地區,私鹽官鹽已經完全一體運營了,劉老大今晚向謝雙瑤描述了江浙那邊的模式,“官鹽由鹽商包銷,每年返給官府鹽銀,然還有各處的孝敬這販鹽,前些年賺的銀子那真是海了去了”
這頭的講究不足為外人道了官鹽的產量,那是從數百年前開國定下來的,既不能隨意減產,也不能隨意增產,理論上說,是按黃冊人口來生產官鹽,但哪怕不說質量問題,盛世人丁不斷繁衍,又因為人頭稅的存,隱戶、流民是不可避免的存,而且多偏僻縣城幾十年都不會重修黃冊,這期間繁衍的人丁也有不少,全吃官鹽供應然并不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