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包銷的鹽商有了鹽票手,于有了官方私權,一斤官鹽恐怕要搭五六斤私鹽,還不是盆滿缽滿然是淮揚一帶作興風月,大廈連云,不知蓄養了多少梨花院落溶溶月,也唯有這的城市,才能衍生出周邊產業如揚州瘦馬,那都是因為有錢人太多了。
這些年天下大亂,鹽商的日子也不如以前好過,但底蘊然勝過其余行業。也正是因為天下亂起來,才有了買活軍私鹽的出頭之日,否則怕不是買活軍才崛起,來了官府以奇跡般的效率派出的平叛兵馬了私鹽制造那可是有門檻的生意,也不是人人都能做生產商的。
這些年來,天下越來越亂,交通也越發不便,劉老大這些私鹽販子拿貨的途徑也是越發曲折,時常會被亂兵阻路。但不論如,這些私鹽販子像是王朝的血管鉆動的寄生蟲,他們能到達所有合法的、非法的聚居村落,私鹽販子是大敏朝的網格員。
謝雙瑤臨城縣和云縣沒有遇到過太大的困難,那是因為這些年來民生凋敝,村子人口少,而且十幾年前的那場大亂,幾乎卷了一半以上的有產人,所以她搞土地所有權抹消沒什么阻力,經過簡單的斗爭,新派下去的人手也掌握了村的大權,并且和買活軍保持著活躍的溝通。但這的好事不會年年都有的,許縣受十幾年前的兵災影響更,頑固勢力也更加盤根錯節,謝雙瑤早想好了,她要嘗試著通過私鹽販子的網絡去入侵許縣的毛細血管,達成對許縣的完全消,不留隱患。這也是對將來統治更大地盤的一個預演和學習。
人手也是早預備好的,她買活軍一向有注意培養情報人才,這些都是記本本上的,通過十年的學習和培養,買活軍不少人才已經冒尖,草創時期,也沒有太強的專業性,只能個個都當多面手來用了。
還是缺人才啊一面這想著,她一面換了個姿勢,倚著椅背猶豫不決人手是早有名單準備那的,但謝雙瑤還沒想好一個重要的問題這批跟著私鹽販子南闖北去趟江湖的情報員,要不要派遣一些女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