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不到戰利品箱子就算了,只要能完成主線任務就行。”竹本喜久很快想開了,他就不適合正面對抗。再者這回變更主線15倍收益,算上副本結算跟熱度積分,他能穩拿一個藍色箱子跟五千點積分。
滿足了,滿足了
在兩人交談期間,泥堆在十七位鎮民的共同努力下,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消失。
半個小時過去,泥堆只剩原來的二分之一大小。
“這些都是其他人的回憶啊。”
一位高壯鎮民暫歇的時候,盯著剩下的泥堆感嘆。
“如果可以,這些回憶不被記起才是最好的。”小原川矢眉眼間帶著疲倦說。
“也是。”
高壯鎮民點頭,朝自己雙手吐了點口水,搓了搓握住鋤頭繼續挖掘。
上午九點。
歷時將近一個多小時,泥堆終于被挖空了,呈現出平坦又有些濕潤的泥土地面。
“你們往邊緣散開。”
旁觀的趙如眉靠近中間,從小原川矢手里接過鋤頭,示意眾人后退。
隨著十七人散成一個圈,趙如眉對準泥土地面揚起鋤頭輕易地挖進了土里,雙手一拉,帶出一堆泥巴。
這些泥土不似之前的怨土,玩家也可以自行挖掘。
得出這個結論的趙如眉環顧這座直徑大約十米左右的內凹墳山,對鎮民們安排道“你們從邊緣挖,先把墳山挖低半米。”
墳山不是沒有玩家造訪過,淺見良那一次往下挖至兩米左右發生了意外。趙如眉這個方案雖然累了點,但除了能有效把握失控風險外,還能為深挖打基礎。
比起挖一個洞通到數米深的底部,遞進地往下挖更便于遇上危險做出反應。
鎮民這次帶來的工具除鋤頭之外,還有五把鐵鍬跟兩個塑料桶。一時間他們紛紛更換工具,對于跟泥巴打交道這回事,沒有人比這些鎮民更熟練了。
竹本喜久在玉井下招呼下,拿著一把鋤頭跟她待在中間挖掘。
挖出來的泥土由淺見良三兄妹裝進塑料桶里,扛到墳山邊沿堆起來,三個從來沒吃過苦頭的半大孩子如今干起活來,不比大人慢。
半個小時過去。
直徑十米左右的墳山除了下挖半米外,臨近山坡這條路,與堆倒泥巴的位置,還用泥土壓了個階梯出來。
“先歇會吧。”
趙如眉看了眼天色,招呼累得直喘氣的眾人。
“我驚嚇值還剩40點,會不會有點風險啊”竹本喜久擔心底下的東西還沒挖出來,他先因驚嚇值跌至零而面臨機制殺。
“我還剩30點。”
趙如眉很淡定,“挖出底下的東西,用不了三個小時。等它們被挖出來,驚嚇值能漲的。”
“嗯”
竹本喜久呼了口氣,想了想還是舉起鋤頭繼續挖。
這一次的挖掘,從直徑十米縮減至了直徑八米,且深挖高度被設在了一米。挖掘人數也從十四人變成了八個人,淺見良三兄妹、久仁、小原川矢赫然在列,另外九個鎮民則負責搬運泥土。
鎮民失控無法從體外感知,只能相互之間多注意一些。
越往下,泥土越濕潤,也越便于挖掘。趙如眉這具身體的身高也就一米五左右,她一個人挖了個坑跳下去,而后揮舞鋤頭,每一次都能耙下一大堆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