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接觸之后,他發現了,醫生最難的地方是在于了解自己的上限在哪里
是的,是他自己的上限。
在去年冬天,秦軍醫院病房入駐了一個65歲的老人,是從明州軍區醫院轉來的退役軍人。
在轉院前,裴光宇看過他之病例記錄。
做過兩次心臟手術,因為曾中過槍,從取子彈,到取碎片。
做過四次腹主動脈修補手術,因為在他五年后就查出腹主動脈瘤。
緊隨其后,因為術后放置主動脈血管瘤再生所使用的化療等治療方式,老人的身體自然有所損耗,后續便做了多次血管移植手術和動脈擴張。
可以說一生做過的大手術怕是很多人一輩子都難以經歷過。
當然,這位老人也算是九州醫學進步的見證者。
至于現如今,老人本身身體也算是戰痕累累,這樣的身體本就體弱多病,某天就突發心率衰竭,明州軍醫那邊推測是心血管出了一些問題,但是多方檢查沒有找到相關病因,只能裝上呼吸機,開一些利尿劑,可并沒有恢復相關的心功能,這才轉到他們這里。
隨后裴光宇也是花了一晚上,才改變這種即將休克的狀態。
救回來后,裴光宇判斷是心動脈處或靜脈處藥物堆積才導致的問題,可在隨后的介入探查里并沒有發現相關證據,而在后續一系列的身體檢查,他猜測的什么急性心壓賽等等,還是被一一排除了。
在而后一周,他們團隊最終考慮的是老人心臟或許是因為年齡到了而衰退,就像老化的發動機,總要被時間淘汰。
這是裴光宇束手無策的病,也是生命的無奈。
所以那段時間他雖然能維持老人的生命體征,可遲遲沒能讓老人轉到普通病房,甚至有病危的可能。
可這是為人民服務大半輩子的老人,醫院不可能就這樣眼睜睜看著他離世,所以也努力找更多的專家,其中就有秦合的心外主任宋毅偉,也就是他幫忙聯系的林醫生。
然后就大概一個月的時間,老人就轉到了普通病房,緊接著不到一周時間,出院了出院了。
這過程,林醫生全程其實也就線上做的診斷,期間的手術實操甚至都還是他裴光宇負責的。
“哎呦,得了,我這一說起林醫生就滔滔不絕,別見怪啊。”司機開下快速路,準備走向老市區,這才發現一路上都是他的絮叨。
“沒事,林醫生是位很了不起的醫生。”裴光宇其實很習慣了,上次來越醫,也差不多,只不過那次是醫院旁邊的燒烤店老板,說起林醫生來,詞匯量更多。
下了快速路口,雖然紅綠燈常常堵著,但好歹車一直在緩慢移動。
裴光宇趕到越醫報告廳的時候,差不多9點50分了。
報告廳是獨立一層,可畢竟不是國外那樣的年會,只擁有百來個位置,差不多是最后一位到的裴光宇自然沒有位置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