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胡海英不支持化療的原因,一旦使用,孩子就有出身畸形的可能。
而林熙冬的方案是什么意思呢其實想法特別簡單。
就是把滅殺腫瘤細胞的藥物,注射到支撐腫瘤細胞成長的子宮動脈某一段中,再進行栓塞堵住這段血,等待藥物把腫瘤細胞殺死。
這也是她從今天介入手術中領悟的方案。
她在系統中已經做過無數次介入栓塞,幾乎熟悉每一根血管的意義,而今天看到那個因為造影劑形成假性動脈瘤的時候,突然有了這個想法。
呦,不錯嘛,孩子長大了。
系統調侃了一句,很快就在視線前附著當下關于妊娠合并宮頸癌的資料,有病例內容,有藥物治療,也有手術案例,從數據到方案,再到對應病例資料,整理僅僅有條。
截止當前世界,關于妊娠合并宮頸癌病例共計1219例,妊娠在2535周之間1b1病例351例,排除患者放棄治療病例,5年生存率僅69,胎兒存活率僅22,其中治療成功案例中,人工流產為士,剩余以化放療為核心,根據分期,病例類型,腫瘤直徑,治療手4
介于宿士表現,附送一份相關新輔助動脈化療方式應用最新病例,該手術報告如下。
有了系統的支持,林熙冬在后面講述的時候,更加堅定“我之前見過一篇關于新輔助動脈化療方式,是來自德國醫”5
等林熙冬把論文重點全部提煉出來的時候,其實已經講的口干舌燥了。
“老師,各位士任,那位老師的分享是這樣,我覺得很有參考意義。”
辦公室又回歸了寂靜。
牛文光雖然對介入不太了解,可也從治療方案中領悟了原理,當然,現在他更關心另一件事“這篇論文你都背下來了你到底背了多少介入資料”不然怎么可能剛好了解到這樣的病例。
醫學生最懂墨菲定理,因為他們常常發現,沒有病人會等到你學會了這個治療手段再發病。
他以為科里有一個沈凱已經很神奇,沒想到林熙冬也有這樣的天賦而且明顯,不同于沈凱的死記硬背,林熙冬還能夠融合到現實。
林熙冬這下有些害羞,她并不想裝牛叉,可卓老師有一句話讓她印象深刻,醫生是一個需要推銷自己的職業。
她現在還是一個沒有執照的實習生,天然不能得到病人的信任,那么,只有得到這些大佬們的青睞,她才有更多的機會把她學到的落地,讓她分享的經驗有足夠的背書“之前卓老師指導的時候,我把現有的介入資料都整理學習過一遍。”
胡海英再次看向林熙冬的時候,眼神都變了,隨后看向戴菁,畢竟這個才是這里介入的專家“戴士任,你覺得呢”
戴菁在聽到子宮動脈灌注的時候,就一直皺著眉在沉思“我在想這個用藥和濃度,這個參考例子女性體重和身體素質肯定與我們的患者不同。”
方案聽起來好像很好,可藥物的治愈率才是化療的本質。
在更小的動脈之中,濃度就變得尤為重要。而這個不同于以往的全身作用的方案,不僅給戴菁打開了這個患者治療思路,更是讓她從原先陷入的腫瘤治療瓶頸的介入思路打開。
腫瘤介入,除了灌溉或栓塞,果然還可以嘗試兩者結合
其實這個方向她早想過,但是因為過于激進,她從未在病人身上試驗,這次有前人的借鑒,或許她可以試一試,“除了這些,后續血管的再通也是我們需要考慮的,若是可以,或許還能保住子宮。”
如果說林熙冬把一根線頭拉了出來,那么在戴菁的分析下,她已經把介入治療的邏輯梳理出一根長長的線路“給我兩天,我需要研究一下用藥的濃度測試,或許還要看看能不能聯系到那位醫生,你能穩住這兩天患者狀態么”
胡海英不假思索起身“沒問題。不過,如果你們對這個新方案沒有低,我還是會做人工流產,這是我的底線。”
“好。”兩個氣場相當的人,終于因為心方案各有退讓。
“我同你一起。”一直躲在角落的卓峰,也開了口。
卓峰和張郎塵聊好回來的時候,就聽到林熙冬在分享這介入手術方案,越聽還越有道理,也一直安靜坐在門邊,思考這個方案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