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妹妹溫婠才貌雙全,和攝政王從小認識。莊太妃在宮中時,也喜歡他妹妹,常召她入宮。人言他二人青梅竹馬,妹妹更是一心傾慕于他,這在溫家,早就不是什么秘密。
他的父親溫太傅早年也曾對此事寄予希望,但在武帝駕崩明帝繼位,朝廷事事開始倚重祁王之后,太傅就斷了這個想法。后來太傅病重,祁王過府探病,離去之后,他就告誡兒子,莫再對婚事抱希望,趁他還在,及早給溫婠擇選合適的婚事,免得耽誤終身。
但那時,溫曹郎卻還是不死心,一則,他知妹妹一心向著祁王,二來,即便不能成為王妃,將來便是側妃,于妹妹而言,也非折辱。如此,她既能嫁中意之人,就溫曹郎的私心而言,對自家也是大有裨益。所以當時,他并沒有遵從父親的話。后來他父親病故,妹妹守孝,一守就是三年,而那三年間,朝廷風云激蕩,大事不斷,明帝去世,少帝繼位,祁王成攝政王,和高王相抵,他日理萬機,和自己的妹妹幾乎已經成了陌路,溫曹郎那時,終于也漸漸清醒過來,明白攝政王應該是對妹妹無意了。否則,這么長的時間,他若有意,不可能一句話也無。所以就在去年年初,妹妹出孝,他便打算給妹妹說親。偏偏那個時候,蘭太后又插了一腳,頻頻召他妹妹入宮,還曾對他明里暗里地放話,意思是她會幫忙。溫曹郎半信半疑,原本死了的心又有些活絡起來,加上也不敢忤逆蘭太后的話,就這樣又拖一年,直到去年秋,蘭太后的壽日過后,高王暴斃,朝廷再次風云激蕩,他的妹妹溫婠在那日之后也告訴他,她和攝政王是不可能了,讓他這個做哥哥的不要再抱幻想,替她另外尋個親事,她要盡快嫁人。
此便為溫家婚事的前因和后果。
溫曹郎悔自己不該心存僥幸,不死心,出于一念之私,當年沒有早早聽父親的話,害得妹妹如今不上不下。如今終于能結親了,竟又遇到了如此的巨大麻煩。
攝政王如此長久也不發聲,顯然是不愿插手此事。莫非他也在暗怨溫家這幾年連累了他的名聲
溫曹郎雖有些私心,但對自己唯一的妹妹,卻也是有感情在的。現在這里就是他最后的一線希望了。
他不停叩首。
“殿下,微臣該死,全是微臣的罪,因為微臣一念之差,連累殿下清譽,只是舍妹,她當真無辜,被我所誤”
“罷了”
正當溫曹郎泣血叩首之時,忽然聽到頭上傳來一道聲音,打斷了他。
攝政王開口了。
“此事本王有數了。你回吧”他淡淡地道。
雖沒明說,但他既如此發話,那應該就是應下的意思了。
只要他肯出手,大長公主那里,必然沒有問題。
溫曹郎片刻前還猶如身在地獄,此刻卻一下回到了人間,僥幸之余,感激萬分,怕煩擾太過,再次叩首道謝過后,忙退了出去。
溫曹郎去后,束慎徽一個人在文林閣里坐了許久。
案前那支明燭灼灼燃燒,蠟淚不時滾落。殿角,鐘漏一刻一刻地下去,燭身也一寸一寸地燒短,光漸漸地黯了下去。
伺候在外的李祥春躡足進入,取來支新燭,正要替換,忽然聽到攝政王道“你叫人預備車馬,我今晚回去。”
李祥春一怔,看他一眼,見他吩咐完便低頭提筆蘸墨,繼續落筆于案上的文書,應了聲是,退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