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醒來,黎覺予手上一如平常地出現兩張稿件,珍貴的道林紙還因為夏日午夜氣溫悶熱而被抓出幾道汗漬來,印在那些具有真誠情感的文字上畢竟都是真實體驗過的劇情,等她清醒后再次閱讀,居然有種在偷偷翻看童年日記的隱蔽感
手中稿件翻到第二頁,黎覺予頓住了。
金手指居然在最后一段,標出章節停止符號,示意著這章即將結束在外國小說中,通常會用時間段、人物所處位置的不同,來分出不同的小節。用音樂來形容,大約就是樂章休止符一樣的存在,標記音樂暫時停頓或靜止。
“所以,必須去紐約了嗎”
黎覺予喃喃自語,思緒跌宕起伏。
今天是星期天,她本打算以一個游客的姿態親身探訪法國歌劇,順便去看看現實中是否有克里希劇場的,沒想到昨晚定好的計劃,全被這個“休止符”打斷了。
再準備出門時,黎覺予去的方向不是歌劇院,而是河畔旁的莎士比亞書店。
此時是大清晨,巴黎附近工廠徹夜作業排出的霧氣染灰天色,疲憊不堪的瘦馬拉著搖搖晃晃的出租馬車,奔走在路上,僅在靠近圣米歇爾碼頭一列準備開張的書攤時,才微微停駐。
“畢奇小姐”
黎覺予撩開車窗簾子,驚喜聲音同步出“我正打算去莎士比亞書店找你。”
“那你可真幸運。”
畢奇一邊應付書商的熱情,一邊回復。
她和圣路易島上的書攤老板們關系熟絡準確來說,除了黎覺予這個假冒文豪外,凡是熱衷于寫作的人,都會因是常客而和書商交情熟絡。
想到這,她感覺有點愧疚,干脆下車跟著畢奇一起挑選圖書。
書商倒沒覺得黎覺予眼生。
拜辨識度不高的華夏臉孔的福,他十分自然地從封存的書箱中,找出幾本中文書,問“這些都是中文的,你要不要”
黎覺予定睛一看,民國語文教材,上海人民子弟學院物理課本,不由得眼皮一跳,說”謝謝,我這些我都有了。”好家伙,得虧她是生意人,說謊話的時候面不改心不跳。
“好吧。”書商也沒勉強“下次你來的時候,一定會有更多的中文書。”
“謝謝。”
難怪海外作家派和書商關系好了,黎覺予忽然想起,海明威也經常在此處搜羅英文書
隔壁畢奇也挑選好需要書籍,說“因為一會兒我要去雙叟咖啡館,你去莎士比亞書店只會跑了個空。是有什么事情需要找我幫忙嗎”
“是我之前和你提過的稿子。“
其實這只是找畢奇的問題之一,其他的嘛因為一言兩語講不清,黎覺予干脆先放下。
然而畢奇是多么擅長觀察的女人,光是一眼,她就知道黎覺予還有別的問題,而且她還看出,這個問題跟這些稿子有關。
懷揣對作者的關懷,畢奇接過厚厚一疊道林紙書稿,并沒有著急地轉身走人,而是露出沉吟、思考的表情,問“你一會兒有什么事嗎”
“沒有。”
今天星期天,上帝制定的休息日,香榭麗舍大部分店鋪都關門了。
“我想,也許你應該跟我一起去咖啡館,認識一些新朋友。”
“咖啡館”
畢奇點點頭,像小女孩一樣拉著黎覺予的手,率先往前走。
在巴黎蜘蛛網一樣分布的城市建筑布置中,多如繁星的咖啡館是不可或缺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