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們有的是黎覺予唱過歌劇的那種音樂咖啡館,有的是用來行羅曼蒂克之事的咖啡館,有的是用來寫作,有的用來探討商務事宜
雙叟就是那樣的存在,安靜整潔,所有座位朝向街外,無聲無息地吸引大批作者前來,點上一杯餐前酒,打開筆記本書寫。
等黎覺予和畢奇抵達雙叟時,最先看到是角落閑適坐著的西服紳士們,如同親密同伴般低聲交談著“對新作有什么想法”,“進度如何”,“這篇文章是寫這座城市,還是寫敘述者日常生活的”等等。
畢奇小姐的出現,打斷紳士們的聊天,“這是我新網羅來的作者。”
“這是稿子。”
黎覺予剛剛交予畢奇的稿子,一轉眼就被分發下去,讓她莫名有些緊張。
畢奇像是怕她覺得當下不夠刺激一樣,低聲解釋說“這些人都是些小型文學的資助者,或許比起我,你更需要他們。”
文學資助者,大概可以理解為出版商就是了。
只要對方一聲令下,黎覺予這本巴黎夢立刻就會被安排排版、印刷、出版這如何讓作者本人不緊張
“異鄉客的巴黎奮斗史還是女作者”圓桌中央抽著雪茄的男人,饒有趣味地念出聲來“她擰著眉頭,集中精力地直視滿是塵埃的劇院舞臺不敢相信她居然站上來了,居然真的從音樂咖啡館那個鬼地方,一步登天了”
救有種自己的日記被念出來的感覺是怎么回事
黎覺予頭皮都麻了,只是害怕影響對方思考的節奏,才沒有出聲打斷罷了。
其中一個紳士看完劇情,又深深抽了一口雪茄,讓人搞不懂這究竟是滿意還是不滿意。
過好一會,可能是確認同伴們都看完了,他才開口說話“這篇文章,不適合雜志連載。”
說不失望,那是假的。
雖然這些作品都是金手指生成的,但內里女主的所作所有,全是黎覺予本人的主觀意愿,否認作品的價值不亞于否認作者本人。
她遺憾地轉頭看向畢奇,想對她表示打擾的歉意,卻沒想到對方的表情依舊笑意吟吟,似乎一切還有轉機
“約翰,你可別用你欺負普通女孩那招,去逗弄一位作者噢。”
“哈哈哈哈居然被你發現了。”
餐桌上主導決定的男人叫做約翰,應該也是小眾文學雜志的主要資助者吧,意大利人。
被畢奇戳破惡趣味后,他裝模做樣的嚴肅表情,宛如泄氣氣球一樣快速消退,轉而露出善意微笑“因為她是傳體格式的小說,戰后已經很少見到這種體裁了,不適合雜志刊登。”
“不過你也找到,我們小眾文學資助之所以存在,就是為幫助作者創造各種體裁的文學,雖然不能連載,卻是可以直接出版的。”
“只不過數目不會很多”
約翰先生還沒說完,黎覺予便雙目放光地立刻搶答了“我愿意”
“冷靜點,小女孩”
黎覺予坐在街邊咖啡座旁,渾身暖和得像坐在火爐里一樣。
不過,光是出版商愿意接納稿子還不行。畢奇體貼又經驗十足地解釋“在巴黎,教人接受一份稿子,是十分容易的事情,最難的是等待。等稿子審核、等稿子出版印刷,再等成書送到當地有時候,一等就是一輩子。”
似乎很夸張,卻又是事實。
很多文人的精力,都耗在等待出版商回復上,從而一蹶不振。但對于事業眾多的黎覺予來說,等待不是難事,而且她還有個優點,就是沒有文人不為金錢折腰的骨氣。
“我能看得出來,約翰先生不是對年輕思想視而不見的人,他能看到我們心中滿溢而出的期待和希望,將稿子交予給他,絕對沒有錯。”
畢奇“”約翰“哈哈哈哈哈我對你這人很滿意,坐下喝一杯要來根雪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