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覺予不是喜歡爭口頭之快的人,也不喜歡用嘴皮子辨明自己實力,總歸這是上節目后,大家有目共睹的東西。
既然對方誤解那就誤解唄,有后臺也是自己爭的,又不是什么壞事。
沒有后臺就會跟這位老員工一樣,十年還在給喜劇當滑稽配角。
事實就跟黎覺予的想法一樣,她滿不在乎的回答刺傷這位可憐的配角演員。
他雙目泛紅,渾身顫抖地說“你小看我的能力了,你這個華夏人,這個口口”
“看這邊,來一張。”有位戴著眼鏡,瘦弱的華夏記者呼喚幾個名人,咔嚓來了一張。
他是北洋畫報的記者林蘇北,一直呆在百老匯這邊,探聽明星節目單,給國內撰寫新聞。
華夏20年代開始,正如同尼采說的“重估一切價值”,正是思想沖擊的年代。海外歌劇、戲劇、歌舞劇憑借大劇院、好萊塢和百老匯的載體,悄悄登上華夏大舞臺。
像北洋畫報這種刊登娛樂消息的雜志有很多,譬如北平畫報、電影故事等。林蘇北還有一個兼職,就是給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寄去劇照膠卷,用作國內海報出版。
再加上,美國還有一個流量巨大的華夏城劇場。
能在那里出演的,往往是華夏人氣最高的歌劇、歌舞秀演員們。
所以百老匯演員們都不吝嗇于華夏人氣,當林蘇北一呼喚,就有好幾個百老匯小紅星,對著鏡頭擺了個舞臺ose。
忽然,一聲關于華夏人的斥責,從大都會后臺傳來“你這個華夏人,這個口口”
聽到那個詞后,林蘇北不由自主憤怒起來,順著聲源地摸過去這種謾罵太侮辱人。
雖然他長期呆在美國,但接觸的小紅星大多是有教養的階層,實在,實在是
林蘇北自己也是個素質人,反罵不回去。
但是他可以記住罵人者,讓他從國內報紙消失,悄咪咪報仇。
這樣想著,林蘇北摸到劇院休息室,扒著門縫悄悄圍觀。
只一眼,他就發現當中居然有個華夏女孩,正站在人群中間,好像被人刁難著。
是場工嘛
不對,應該不是。
恕林蘇北沒見過世面,從來沒在百老匯見過華夏人,但他也是在劇院打滾數年的“老人”,一眼就發現這女孩的特別之處。
她不像華夏打工人一樣面黃肌瘦,長相比起一般外國女孩更嫵媚清純,別有一番美感。
又不像場工和普通跑龍套一樣穿著隨意,一身緊身白齊肩裙,黑色綢緞似的長發散落,分撥兩肩,臉上似沒有上妝,奈何她皮膚潔白如瓷,活生生用一張素顏,成為休息室最亮眼的存在,女主的標配。
華夏人在大都會當女主嗎林蘇北簡直不敢相信,只覺得又荒唐又自豪。
不對,現在不是想這些亂七八糟的時候剛剛那聲漫罵,難道是沖著這個漂亮女孩嗎林蘇北雙拳悄悄握緊,英雄救美和保護國人的沖動油然而生。
正當他準備沖進去和美國人一教高下的時候,黎覺予動起來了。
她一個過肩摔,將臭嘴醉男摔在地上,用英文兇狠地罵出更臟的俗語誰能想象出這張柔弱的臉,做出那么強勢的行為啊不僅林蘇北想不到,休息室里的人更想不到。
juff這個小紅星試圖攔住黎覺予,還差點攔不住。
這一刻,華夏女孩不像華夏人,反而像個美國人,不過這種轉變不好意思還挺爽的。誰規定了華夏人必須禮貌待人啊既然來美國那就尊重美國人做法,維護自己和種族尊嚴,半點問題都沒有
林蘇北又自豪了。
短短幾分鐘,他就因為這個陌生的小女孩,情緒動蕩了兩次。
再看回休息室情況,謾罵的男人在伙伴的阻攔下,又是丟人又是不甘地走了。
而黎覺予居然在稍微整理下頭發后,又開始新一輪練習,淡定得仿佛什么都沒發生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