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大都會是最寬松的百老匯”這句話純屬以訛傳訛。
威廉夫婦雖然不在彩排現場,但每天都會看由舞臺監督編寫的排練報告,上頭詳細寫明日期、排練場此,誰從幾點排到幾點,誰又缺席了哪部分的排練,休息時長等等。
然后無一例外這一個星期以來,排練報告上頻繁出現的演員名字只有“瑪麗”。
1924年9月1日,瑪麗于820抵達排練地,排練12小時,休息20分鐘。
1924年9月2日,瑪麗于800抵達排練地,排練13小時零八分,休息20分鐘。
1924年9月3日,瑪麗于750抵達排練地,排練13小時二十分,沒有休息。
不知道的,還以為這是黑心工廠的員工打卡報告。
威廉看完報告后,提出第一個感想是“我差點以為我在拍女主向歌劇。”
波西米亞人的成員結構主要是四位男演員,黎覺予只負責其中一位主角的戀愛線。
可那四個家伙,時不時酗酒缺席、身體不舒服告假,只有魯道夫扮演者juff算得上敬業,不過也是矮個挑高個的水平,和黎覺予比差得遠了。
導演都喜歡敬業勤勞的演員,所以一個星期后,波西米亞人劇組人員流動近50人。
有些人因為長期缺席直接被開除,有些是被降番位,有些則是被罰款只有黎覺予一人,置身事外安然自得。
有不甘心的配角想找黎覺予麻煩,都被juff那幫人擋了回去。
拜黎覺予所賜,他們就是那批僥幸只被罰款的輕犯,雖然早起早睡挺讓人郁悶,但總比失去工作來的好。
打扮成魯道夫模樣的juff,每次看到黎覺予都要說“嘿喲,你是我永遠的
o”
“”
黎覺予魯道夫愛人咪咪行叭,你不會出戲就好。
一系列雷厲風行的處罰后,第二天,當黎覺予來到大都會歌劇院時,發現幾乎全員到齊。
威廉導演就安靜地坐鎮在舞臺邊上,見她過來才露出笑容,點頭示意。
說完后,他再轉過頭看舞臺其他演員時,又是那副冰冷到外放寒氣的眸子。
在這樣的死亡視線脅迫下,所有演員都拿出了真本事,盡全力表演,魯道夫更是在面對黎覺予角色死亡的時候,真情實感地哭出聲來,差點把黎覺予給送走了
舞臺下,完成垃圾員工清理工作的威廉導演一反常態。
他不僅每天抵達現場認真觀看表演,還細心記錄演員表現,看到代替道具的小方礅位置不正確,他都會親自彎腰潛行去擺正,對細節一絲不茍。
就這樣,鬧鬧騰騰又緊張刺激的排練,轉瞬即逝。
百老匯歌劇從敲定、彩排到正式上演,往往需要一個月到半年的時間,不是因為演員們表現不好,而是取決于服化道部對舞臺的制作時長。
舞臺畫面越宏大,道具制作時間拖越長。
在道具、服裝制作完成之前,演員們都只能穿常服、淡妝、手拿道具替代品進行排練。
“我真希望大都會的衣服、道具能弄好看點。”
魯道夫偷偷瞥向隔壁繁忙的”大衣柜”,目光灼灼似乎要把那道虛掩的門盯穿,“有一次,我在某個歌劇院里扮演王子,單看劇本和唱詞就知道那是個多么吸粉的角色,排練的時候,我就一直在想,走紅后要怎么花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