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0月20號開始。
接下來半個月的時間里。
大坑營地那邊。
陳今陷入了十分忙碌的狀態。
利用通用膠囊工廠,打印風力發電機部件,制造發電機!
當然陳今他不是一個人在忙碌,有上百臺力氣巨大的機器人,在一旁給他幫忙,充當免費的苦力。
所以要他使出力氣的地方不多。
即便如此,他也是累的夠嗆,要他解決大量的麻煩、進行指揮調度。
首先就是膠囊工廠的供能問題。
膠囊工廠也是工廠,也具備“耗電量大”的特點。
它的正常待機功耗為20KW,常規使用功率80KW,最大使用功率300kw!
陳今斷了超級計算機的供電(數據已提前導出),把自己房間的30KW家用電路,全部連接到膠囊工廠上。
也僅僅只是讓膠囊工廠順利開機,處于工作準備狀態。
要使其正常工作,至少有60KW的電力缺口。
這個缺口怎么填補?
高能電池。
一塊10公斤重的大號高能電池,可提供最大3KW的輸出功率。
將二十塊大號高能電池并聯起來,就足夠提供膠囊工廠運行所需的功率。
但3KW的大功率工作狀態下,大號高能電池只能工作12個小時,且會散發大量熱量,電池安全性受到影響。
只能把電池倉內有100塊大號高能電池的‘探險一號’開過來,作為供能車輛,提供充足的電量。
即便如此,膠囊工廠的耗電依然超乎想象,即便所有電池都充滿了電的‘探險一號’,也只能讓膠囊工廠持續運行20來小時。
意味著差不多每天要更換一批上百塊大號高能電池。
而一塊大號高能電池,重達十公斤。
乘以100……
地球這邊,陳今得每天跑去寶山工業區的充電工廠一趟,搬運一噸重的高能電池上車。
再一塊塊地搬上自己所住的302。
樓梯房沒有電梯,只能走上三樓!
搬上搬下每天都要重復一次。
提的手發麻、走的腿抽筋,卻不得不堅持下去!
即便這樣,到了第五天,充電工廠那邊的電池充電速度,已逐漸跟不上膠囊工廠的用電速度,開始出現用電緊張問題。
好在十臺風力發電機的制造工作量并不大,第六天的時候,需要打印的零件部件,膠囊工廠全部打印完畢。
然后就是模塊的組裝,把發電機葉片、發電機主機、支撐柱這三大部件,給組裝了起來。
再就是選擇風力發電機的安放地點。
既然是風力發電機,毫無疑問,當然要選擇安裝在風力較大的地方,發電效果才會較好。
只有風力達標了,風力發電機的發電功率,才能達到額定的30KW。
所以在選址問題上,陳今在地球那邊,買了一臺風力測速器過來,由大疆精靈4Pro無人機吊著,升上20米的空中,測算風速。
最后選定了兩個較為合適的地點。
地點一,位于西北三十公里外的一條石山嶺上,海拔超過三百米,距離那片戰場不遠,經測算平時風速高達25m/s,最大瞬時風速35m/s以上,完全可使風力發電機達到滿功率發電狀態。
缺點是距離較遠、交通不便。
地點二位于東邊五公里的一座無名土山上,這座土山的海拔不高,較為平坦,但由于屬于平原地貌的突出部,故而山上的平均風速達到了15m/s,間歇性較大風速可達25m/s以上。
優點為距離較近、交通便利。
缺點則是發電功率較低,可能達不到滿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