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番權衡之后。
風力發電機安裝選址,陳今選則安放在東邊五公里外的無名土山上。
原因是為了發電機的安全。
西北方向的石山嶺,平時風速較大,一旦天氣驟變,瞬時風力甚至可達50m/s以上,這個風力超過了風力發電機的結構承受能力,支撐柱有可能被狂風吹得斷裂。
設備安全性不高。
最近海爾法星球進入到11月份,北半球天氣轉涼,北風越來越強,所以風力發電設備,不適合安裝在風力本就較大的地方。
東邊五公里外的無名土山,風力是略微小點,但設備安全性較高。
而且距離很近,土山比石山更易開挖,更容易安裝。
確定了安裝地點。
陳今帶領機器人們出發,讓機器人們扛著風力發電機的各個部件,浩浩蕩蕩地,朝東邊的無名土山出發。
“就這個位置,先在地面挖個直徑三米、深五米的大洞。”
“插入一些高強度鋼筋,丟一些碎石塊在鋼筋籠柱內。”
“把那些從特里斯市足球館拆下來的廢鋼扛過來。”
“維修機器人,啟動激光器,加熱廢鋼,給我把鋼水融化進去,除了風力發電機安裝孔,其余給我填滿!”
不錯!
海爾法星球這邊,是沒有現成可用的水泥。
但有足夠的廢舊鋼鐵。
陳今就讓機器人弄了上千噸的廢鋼過來,用高溫融化成鐵水,填充到地基坑中,作為風力風電機的安裝基座。
每個基座融一百噸的鋼水進去,鋼水混鋼筋碎石結構,絕對比鋼筋混凝土結構牢靠的多!
另外安裝基座預留的圓柱形安裝孔,與風力發電機的支撐柱圓筒,剛好可以嵌合,且打開抱死卡扣后,可進行360度的轉動,使得那邊有風發電機就正對那方,提高發電效率。
且十臺機器人,就可以完成日常維護。
而整個風力發電機的安裝,合計用了三天。
最后再花了幾天時間,把變壓器、穩壓器、集電裝置、儲電設備安裝完畢,拉出一條十公里長的輸電線纜。
進行一番調試之后。
第十五天的時候。
風力發電機群,正式并網發電。
超級計算機重新啟動,負責監控的人工智能愛麗絲說道:
“主人,當前發電設施的平均發電功率為260KW,最大發電功率280KW,這些電力,夠一個小型農場使用了。”
“嗯,我的營地終于有電了!”
陳今點了點頭,大大松了口氣。
大坑營地的能源短缺問題,暫時性地解決了,擺脫了地球那邊的電力依賴。
但說徹底解決能源問題,還為時尚早。
因為用電大戶實在是太多了!
改裝車探險一號、超級計算機、膠囊工廠……這三樣東西就能把260KW的發電功率全部用光。
還有藍天使電動汽車一輛、機器人一百多臺、電動摩托車若干、激光器等工具若干……這些用電小戶的用電量加起來也非常可觀。
陳今估計:只有風力發電機增加至四十臺,總發電功率達到1000KW以上,才能堪堪滿足大坑營地的用電需要。
不過現在手頭的打印用原材料不足,要增加風力發電機臺數,必須等搜集到的材料充足了,再投料開工。
“還是過段時間再擴充電力設施吧,這半個月累的夠嗆,得好好休息一陣,緩沖一下!”
“260KW的發電功率暫時是勉強夠用了,地球那邊拉過來的家用電線,可以拔掉;寶山工業區那邊的充電工廠,也可以結束它的使命了。”
“無疑,擺脫了對地球電力的依賴,秘密暴露風險大大減小,根除了一個較為巨大的隱患。”
“現在,我總算是放下一部分的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