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忠芯國際派出大批值得信任的技術骨干,進入星海科技的第四科研工廠,利用虛擬工廠技術,著手研究芯片制造工藝的改進。
短短數天之后。
僅做了幾十次的工序調整。
他們就取得了喜人的成果,虛擬工廠內的14nm芯片良率,從先前原封不動的95%,提升到了96.1%。
生產效率也提升了1.2%。
這個進展是相當驚人的,付出的成本,也不過是超級計算機運行過程中產生的百來萬電費而已。
“繼續優化改進,爭取讓芯片良率達到97%以上,生產效率提高5%!再對現實中的生產線做實際的調整和改動,把虛擬工廠,變成現實工廠。”
一般虛擬工廠實現5%以下的提升,基本不會存在多少誤差,如果提升超過10%,誤差就會增大,所以理想的科研程序是:虛擬工廠進步一些——現實做出調整,反饋真實數據——虛擬工廠繼續改進,保持小步快走節奏。
如果超級計算機的運算速度再快些,模擬的真實度再高些,一直在虛擬工廠中搞研發,從紙面設計到產品具現,全套技術數據,都可以在虛擬工廠中跑出來。
拿到現實就能應用!
只是要求超級計算機的運算速度,必須超過1萬億億次每秒!
而現在地球上最先進的超算是Z國的天河3號E,運算能力剛剛100億億次每秒,遠遠達不到“全程虛擬研發”的要求。
即便如此,哪怕借助低性能的超算,協助企業研發,也能節約海量的研發成本,效率提升無數。
陳今就決定,星海科技以后還會再買若干臺的超算,并自己研發性能更高的超算,然后大量地加載“智能模擬技術”,建立多座“虛擬工廠”,協助芯片的設計與制造、新材料研究、高端醫療設備的研制……應用領域無限寬廣,從立項到拿出成果的速度將極其驚人。
“這就是無限光明的未來!人腦再強,怎么強的過運行速度N億億次的超算?你一萬個學霸搗鼓十年,不如虛擬工廠運行一年。”
“的確未來我們依然需要人才,但需要的不再是工匠式的人才,而是有開創性思維的人才!”
“不需要你門門精通,各領域都涉獵一些即可,實在不懂的地方,問小星學習機;實際操作,用虛擬工廠……最后哪怕是我這種學渣,只需知道原理,再在千萬次試錯中,找對了路子,也能搗鼓出先進芯片。”
“一個人,搞定芯片技術,不是幻想!”
“在這樣的技術發展趨勢下,還堅持所謂的‘應試教育’,簡直是一場笑話,更培養不出適應未來的人才。”
故而陳今率先推出小星學習機的目的,就在于此,他在提前布局,培養自己最需要的人才。
當然這個過程,肯定會產生陣痛、動蕩、帶來巨大的社會變革、影響無數人的命運,但跟無限光明的未來相比,這點代價,只會成為一個時代符號,逐漸被人遺忘。
……
十月一號。
微信上陳今收到了一條信息。
往常不怎么主動打擾的蘇蕓,發給他的:“陳今,有件事,想請你幫我一個忙。”
“什么事?”
陳今有些奇怪,蘇蕓還是第一次因為有事找他,平時除了打打招呼,問候兩句,從未提出過自己的請求。
“我弟弟想買臺小星二代學習機……你能不能幫我弄一臺,我可以加點錢。”
“小朋?”
陳今感到詫異:“上次我在家族群里問過小朋,他明年就要參加高考,要不要我送臺小星給他?他說不用……怎么又改變主意了?”
“小朋他其實是不想給我們增加負擔,他也覺得自己有足夠的實力考上最好的大學,但前幾天他學校月考,他排名跌到了全班第五,全校排名跌到三十名以外……他從來沒有考過這么差的名次。”
往常弟弟蘇子朋一般是全班前一二名,全校前十。
“小朋他發揮失常了?”
“沒有,他發揮正常,數學超常發揮,拿到了滿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