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1日。
一個大好消息,從設立在田津市的超算研究中心傳來。
歷時近一年,星海科技第一臺自主研發的超級計算機——超新星1號,研制成功了。
自此星海科技有了自研的超算系統,可以大幅節約超級計算機的購置費用了。
關于“超新星1號”的性能,該項目負責人趙章來,在遠程電視會議中,為陳今講解了一番。
趙章來四十多歲,帶著眼鏡,穿著一身的白大褂,本來是在國防科大工作的副教授級專家,參與過“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的研發項目,該項目中趙章來擔任的是“次席架構師”,角色非常重要。
為了把他挖來,陳今不僅給他開出了一千萬的年薪,星海科技跟國防科大簽訂了《嚴格保密協定》,支付了1個億的技術授權費,對方這才愿意放人。
但實際上,超新星1號用到的機構,是陳今從大坑基地帶過來的,明顯比“天河二號”的架構先進的多,把趙章來挖過來,只是因為他比較熟悉這塊而已……再先進的技術,也得讓有經驗的人來實現。
至于國防科大那邊,他們已研制出了運算速度百億億次的“天河3號E”,明顯過時落伍的“天河二號”技術,不再那么重要,所以一些人才被挖走,也不是特別計較。
倒是星海科技開出的千萬年薪,讓國防科大內部轟動,以及很多領導惱火:“簡直是在擾亂軍心!”
……
趙章來介紹道:
“陳總你提供給我們的超新星架構,至少比‘天河二號’先進了兩代,與‘天河3E’旗鼓相當,理論上可以在這個架構基礎上,研發出百億億的艾級超算。”
“不過你說公司超算短缺,急著要用,我們就小打小鬧,先做出了一臺小型的‘超新星1號’。”
“超新星1號的峰值運算速度,大約為12.5億億次/秒,持續性能為10億億/秒。”
“總體水平與未升級前的神威太湖之光相當,性能排名全國第三。”
“但是由于架構先進,超新星1號的功耗比表現十分出眾,我們做到了9G/W,這超過了神威太湖之光A的6.5/W,跟天河3號E的功耗比相當……全球表現都是頂尖的,幾乎達到了傳統計算機的極限。”
“這樣的功耗比,每年省下的電費都數以億計。”
陳今點頭,超級計算機最貴的不是硬件建設費用,而是高昂電費!
比如“天河二號”就是一個耗電大戶,整機功耗17,808千瓦,搭載水冷散熱系統以后,功耗將達到24兆瓦……相當于小型核發應堆提供的電力。
電費每年高達1億人民幣。
超新星1號的持續運算性能是天河二號的3倍,但超新星1號還要節能30%,每年產生的電費大概6600萬。
用起來更加省錢。
“此外陳總提供給我的超算架構,有著難以想象的穩定性,一般的超算故障率相當高,每壞掉一顆計算核心,就需要耗費半小時去維修,而超算內的計算核心有幾萬、十幾萬個,經常會有一兩個出現故障……這樣的超算是無法滿足長期使用的,只能跑一些短期的計算項目。”
“但咱們公司的很多程序應用,需要長期的運行、計算……不允許超算經常發生故障。”
“我們超新星架構采用了故障自檢與智能并行技術,一兩個計算核心故障不影響正常使用,開機狀態下可以直接更換……甚至就算有一半核心故障,也能正常使用。”
“從穩定性來說,超新星架構完全不弱于天河3號E所用的架構。”
“而且超新星架構具有極大拓展性,完全可以在此架構基礎上,開發出E級超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