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了最后一點“和平”的念想。
只能不死不休地爭斗下去。
“除了人口,用于補充足夠的智力、勞動力資源。還得組建一支精銳的科研團隊,抽調1萬名左右的科學家,參與前沿科技的研究,以及分析破解塞拉星人的先進科技,尋求科技爆炸的捷徑,盡快縮短雙方的技術差距。”
“而且我們的時間有限,如果無法在二三十年的時間內,取得幾個重大的科技突破,恐怕我們又將陷入極其惡劣的生存處境,所以有必要集中一切的智力資源,去完成這件事。包括我本人,也將深入參與這個項目中。”
眾代表都是點頭。
科技,乃文明之本。
科技水平,就決定了一個文明的發展水平與上限,決定了文明的強弱。
甚至比所謂的資源、星球、恒星還要重要,代表的就是一個文明的“絕對硬實力”。
而科學家出身的慕云華,對科技的發展,比任何人都要重視,除了生存之外,她最關注的就是技術的進展。
在座的代表也多是科學家出身,明白其中的意義,自然沒有不同的想法。
“最后,就是加強我們的軍事實力。”
“前幾天,我們贏得僥幸,渡過了最初的難關,但這樣的幸運只有一次,以塞拉星人的殘忍狡詐,下一次,它們會給予我們最猛烈的打擊,有可能還會用上陰謀,只為給我們施加最嚴酷的懲罰。”
“到那時,我們沒有任何優勢可言,只能正面對抗、以硬碰硬,做好血戰甚至可能戰敗的準備。”
“諸位,幸運女生不會光臨兩次,接下來,我們只能依靠自己的實力。”
慕云華的語氣很是沉重。
畢竟這一次的勝利,是用七十多年的布局換來的,不能算是僥幸。
下一次,己方使詐對方中計的概率為0,注定會是一場硬碰硬。
雙方又隔了幾百年的技術代差與底蘊積累。
下一次能不能贏,誰心里都沒低,更不會有絲毫樂觀。
所以,軍事力量必須得到加強,星際艦隊,必須馬上開始建設。
巫智賢想了想道:“以我們目前的人力、物力,只能暫緩瓦爾夫星球的‘環境改造’工作,生產天量級別的機器人,建造四座以上大型太空船塢,再用三十年以上的時間,一支頗具規模的星際艦隊,才能基本成型。不過……”
“這種倉促組建的艦隊,技術水平,應當比較落后,還要面臨技術不成熟、設計不合理,系統不兼容等等問題……越是大型的系統,越是難以整合,對艦員的素質要求也高。”
“結論就是:即便三十年后,我們打造出了一支星際艦隊,其綜合戰斗力水平,估計也很難用‘合格’來形容。”
有道是十年陸軍、三十年空軍、百年的海軍……經過長時間的磨礪后,才稱得上“成熟”。
而龐大復雜了不知多少倍的星際戰艦,要做到操控自如、如臂使指的程度,恐怕也得很多年。
短短三十年的星際艦隊,只能用“菜鳥”來形容。
技術上也不占優勢,與強者硬碰硬,后果……
“我知道。”
慕云華淡淡說道:“如果發生不了奇跡,那就盡最大的努力,無論如何,我們都需要一支艦隊。”
眾代表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