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到看見一首還不錯的詩時會跟她分享,想到睡前給她讀的安徒生童話,想到自己考試復習時拿著給愛麗絲朗讀的法典,然后點了點頭,說當然。
他何止是跟愛麗絲說了話。
他是跟愛麗絲說了很多很多話。
這不應該啊。
醫生也納悶了,只能繼續問。
那您平時都是怎么教她的
宗像禮司把自己的情況復述了一遍。
然后他就眼看著醫生沉默地露出了一抹苦笑。
醫生說,我認為您還是從簡單的詞語開始教她比較好。
詩歌和法典對于一個二十個月大的人類幼崽而言,還為時過早了一點。
您多帶她在家里和外面走一走。看見什么東西,就指給她,告訴她這樣東西的名稱,多反復幾次就好。
宗像禮司這才恍悟,原來自己是在這方面發生了疏漏。
而在被醫生點醒之后,他過了很久都沒想通自己為什么會忽略了這一點。
或許是他已經成為大人太久。
您這還不算什么。
醫生寬慰他說。
很多家長連孩子到了兩歲不會走路都還不知道情況不對勁呢。
可宗像禮司并不想當那樣的家長。說好聽點叫心大,說難聽點則是不負責,根本沒對孩子用心,明明是他們自己決定要生下來的。
而且宗像禮司認為,將愛麗絲培養得優秀一點,以后她的養父母肯定會因為她的這份聰慧而更加喜歡她,也會對她更好。
從社區醫院回去之后,宗像禮司就開始當一個盡職盡責的點讀機。
他指著桌子對愛麗絲說“tabe”,指著椅子說“chair”,指著電腦說“uter”。
也不知道是不是之前念的法典詩歌和童話起了作用,只過了短短三個月,愛麗絲就已經可以嘚吧嘚吧地念叨出不少詞語了。
她的語言包加載了不少,小手一指就能啊嗚啊嗚地說出那樣東西的名字。
只唯獨,在指到宗像禮司的時候,她還是會用自己的嬰語。
“噠噠”
因為宗像禮司還沒教過她說“爸爸”。
人們常說,不要給不想養的小動物起名字。
因為起了名字之后,無論一個人的心腸有多硬,都會產生難以割舍的感情。
然而為了手續的需要,宗像禮司給了宗像愛麗絲完整的名字。
之后又因為念起來方便順口,他給她起了“麗茲”這樣的小名。
而現在,輪到她來給他起名字了。
“噠噠”或許就是他在她心目中的名字。
如果為了以后考慮,他顯然最好不要用自己的形象占據“爸爸”這個詞語。
他將自己的想法告訴父母,他們聽后雖然看起來并不贊同不知道是在不贊同他的做法,還是不贊同他的想法,又或許二者都有。
可說到底這都是宗像禮司自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