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年輕書生站在人群前,大聲疾呼“古有世卿世祿制,父死子繼,兄死弟及,后有察舉制,有九品中正制為官者必是世家大族子弟,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平民百姓一輩子都不能為朝廷所用,前朝開科舉,以試策取天下士,不分士庶,貧寒之士也能位極人臣。”
書生朝著皇宮方向拱手“我大晉開國以來,承繼前朝科考制度,國朝重文治,科舉取士不看出身,只看才學,我等平民,不分貴賤,只要刻苦勤學,也能報效朝廷,改換門庭,光宗耀祖。”
他說到此處,貢士們都一臉激動神往。
書生勃然變色“可是有人不想看到我們這些寒門之士入朝為官他們任意踐踏我們的尊嚴,剝奪我們考試的機會”
眾人都捏緊拳頭,跟著氣憤起來。
一名貢士紅著眼圈道“我等寒窗苦讀,聞雞起舞,辛苦數年,就為了能在考試中一展才能,為朝廷所用,長公主和宣平侯世子為一己之私,任意欺凌貢士,我們只能忍著嗎那我們何必讀書不如老老實實當一個平頭百姓,也省得白費光陰”
貢士們聽他語氣凄然,愈加氣憤,科舉考試可謂大浪淘沙,他們都是煎熬多年才取得成績來到京師的,誰甘心被這么欺侮
“朝廷若不能公正處理此事,我們無顏回鄉”
“對,朝廷必須公正處理”
“不得迫害謝嘉瑯”
書生繼續聲討長公主和宣平侯世子。
眼看人越聚越多,有差吏過來勸說士子們離開。
士子們巋然不動。
朝廷以四書五經育人,以宗法治地方,每個人都被教導要仁義禮智信,要忠于朝廷,他們往往舉全族之力培養子弟,或者幾代積累才能出一兩個有功名之人,科舉考試是所有普通百姓改換門庭的希望,為了這個希望,他們頭懸梁,錐刺股。
現在,權貴輕飄飄就能毀掉一個寒門世子考試的機會,他們怎么能甘心
他們任勞任怨,溫順恭敬,忠于君王,君王愛護他們嗎
老百姓就那么不值錢嗎
一名貢士站起身,灑淚道“我家中貧寒,老母為供我讀書,生生熬瞎了一雙眼睛,我苦學多年,不敢有絲毫懈怠”
另一名貢士也站起來,指指另外幾人,道“我們這些人是同鄉,一起進京赴考,不管路上多么辛苦,大家依然手不釋卷我們這么辛苦,因為我們知道朝廷公正取士,知道朝廷不會辜負我們的辛苦現在呢”
有人說到激動處,嚎啕大哭,沖向貢院大門,差吏嚇一跳,慌忙搶上前把人攔住,今天要是有人撞死在貢院,他們可以直接卷鋪蓋回鄉了
更多的差吏趕過來,驅趕圍觀的百姓,朝靜坐的士子們施壓,威脅他們不離開的話就把他們都抓去大牢。
士子們不為所動。
他們今天來不僅僅是為謝嘉瑯和文宇,還為了他們自己,更為了全天下和他們一樣的士子,今天他們就這么放棄了,來日會有更多士子被權貴欺凌,他們代表天下無權無勢士子的脊梁,不能退縮
一人帶頭背誦起文章,其他人跟著一起大聲朗誦,聲音一開始很雜亂,慢慢匯集成一道整齊的聲音。
一道雖然莽撞、幼稚但是無比堅決的聲音。
總管太監看到這里,心驚肉跳,連忙回宮稟報,將貢院前的情形一五一十說了,又道“皇上,咱家打聽過了,這兩天長公主的事已經傳遍了,街頭巷尾都在議論。”
皇帝挑了挑眉。
總管太監察言觀色,道“陛下,長公主縱容世子,民間其實早有怨言,這次之所以引發眾怒,都是因為他們怨恨長公主。”
御前親衛問“皇上,要不要派人去貢院驅趕那些魯莽的書生”
總管太監忙道“不可莽撞。”
皇帝擺擺手。
他只當是一件小事,現在鬧大了,那就往大了處理。
一邊是天下士子的忠心,一邊是三天兩頭哭鬧的長公主,皇帝根本沒有猶豫,他道“宣謝嘉瑯。”
在謝嘉瑯入殿前,皇帝命禮部把謝嘉瑯的考卷送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