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不知道為了什么,肅宗跟這個郡馬,實在沒什么交情。所以郭近承爵之后,也沒個正經差事,就這么蹉跎歲月,一眨眼,就到了中年。
永清郡主看丈夫是個扶不起的劉阿斗了,只能看好兒子了。誰知道,郭近跟蕭家蕭茉的聯姻,被徐婉如的一句話給壞了事,還連累了名聲。
其實,郭久青的事情,錯的只有他自己一個人。明明馬上要定親了,卻弄出了個有身孕的丫鬟。本來丫鬟也好辦,一碗藥下去就什么都了結了。
只是郭久青卻跟祖父信國公一個德行,寵愛丫頭的名聲傳的京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信國公和黃氏之間的恩怨,京城人家,誰不看在眼里。哪個寵愛女兒的人家,敢把姑娘嫁給郭久青啊。
跟蕭茉的親事一壞,郭久青就不上不下,一直談不下來親事,這一點,肅宗和鄧太后都是知道的。永清郡主不會覺得錯的是自己兒子,反而覺得徐婉如可惡,寧拆十座廟,不拆一門親,她這么肆意妄為,錯的自然是徐婉如了。再加上,郭久青談親事的時候,處處碰壁,一個陽光上進的好青年,一下子就頹廢的不行,永清郡主就算知道肅宗很看重徐婉如,也恨的牙癢癢,巴望找個機會對付她。
所以,昭陽公主一提議,永清郡主知道對付的是徐婉如,馬上就答應了。一個是給自己的不孝子完成心愿,一個是替自己的兒子報仇雪恨,自然是一拍即合了。
更何況,這事真算曝光了,永清郡主覺得,也有昭陽公主這個冤大頭在前面擋著。有鄧太后在,昭陽公主就出不了事,所以,更不會牽扯到她的頭上。
永清郡主幫忙的時候,做的十分隱秘。可眼下看來,肅宗一開口就提信國公府,看來,她做的事情,也沒瞞過肅宗。
本來,鄧太后還不知道,這事有信國公府的人摻和。可是聽了肅宗的口氣,鄧太后只得,肅宗很可能是不忍心對昭陽公主下狠手,就拿相關的人出氣了。
而這個相關的人,自然就是永清郡主了。鄧太后心中琢磨著,這事應該是昭陽公主做的主導。可是,誰知道,是不是永清郡主記恨徐婉如壞了郭久青的親事,所以才唆使昭陽公主出手的。對這個侄女的小心思,鄧太后也是心知肚明的。若非如此,她也不會把永清郡主嫁去信國公府。
永清郡主有心機,若是能夠扶持郭近承爵,日后信國公府也是太子和鄧家的一個助力。要是不行,讓她做一個國公府的世子夫人,鄧太后也算對得起永清郡主的父母了。在世人眼里,鄧太后也有體面和美名,兩全其美的很。
只是肅宗這會兒提的信國公府的姑娘,究竟是哪一個。黃承志是鄧太后的親外孫,他娶妻,鄧太后自然要過問的。就算肅宗眼下大怒,堅決不把三公主嫁到永樂侯府。那永樂侯府的親事,她這個做外祖母的,總還有幾分說話的余地吧。
鄧太后是個能屈能伸的人,這會兒,她知道三公主的事情很可能成不了了,心思一定,就打算給黃承志爭取最大利益。要娶別家的姑娘也可以,但是,總得過了她這個外祖母的眼睛,點頭了才算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