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六章
數日過去。
號稱是來學習詩歌的麻生秋也,拿到數首詩歌欣然離開。
根西島,高城居,維克多雨果仿佛被榨干了。
具體表現在于他的眼神渙散,目光疲憊,行動遲緩,看什么都失去了人生樂趣,短時間內不想再碰紙和筆。
朱麗葉德魯埃敬佩不已“第一次見到您遇到克星。”
雨果先生旺盛的精力是許多人羨慕的天賦。
維克多雨果不肯服輸,拍了一把大腿,囔囔地說道“我沒有,我還可以再寫一百首詩歌”
朱麗葉德魯埃說道“您小心秋先生折返回來。”
維克多雨果心有余悸地看了過去,確定沒有被某人聽見。
孫子、孫女焦急的聲音由遠到近,天上的風箏歪歪扭扭,“祖父祖父怎么辦呀,風箏快要掉下來了”
喬治雨果和讓娜雨果宛如雙胞胎,小臉肥嘟嘟的,從小就能看到法國人在嬰兒肥中也這蓋不住的精致五官。他們玩的風箏正是麻生秋也買來的兒童迷你版,確保兩人不會因為放風箏而飛上天。
維克多雨果去看風箏的造型,那是一只“白色鴿子”。
麻生秋也說“象征和平。”
維克多雨果知道他開的出版社叫什么名字后,半點也不信。
你家是燉“和平”的嗎
“我來了。”法國當代文壇巨人站起身,活動禁錮。
這幾天維克多雨果的日子過得十分“艱辛”,幾乎離不開書桌。朱麗葉德魯埃沒有看到過麻生秋也的臉,所以無法理解原因,單方面認為是友誼的效果,只有維克多雨果知道自己的辛酸淚,全程被人用溫柔的言語和美色哄騙著創作啊
“沒有用。”
“原因出在哪上面”
“維克多雨果先生的詩歌在我眼前創作,制作成小冊子出版,購買者的數量也極多”
“不可能是詩歌質量的問題,難道是我找錯了人”
“歐洲還有哪些活著的文豪”
麻生秋也的思緒紛飛,開始了一段瘋狂尋找活著的文豪的過程。
他的捕捉范圍隨著“業務”能力而擴大。
很快,歐洲文豪們如同蘿卜被他一個個拔了出來。
美國。
剛寫完艱苦歲月的薩繆爾蘭亨克萊門,被麻生秋也以“讀者想讓作家賺錢”為名義,掉入了邊創作邊投資的圈套里。
哦對了,這位先生的筆名是馬克吐溫。
德國。
一年之內寫了悲劇的誕生、論我們教育機構的未來、荷馬的競爭的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奮筆疾書,恍若重獲新生,他被麻生秋也以相同的原因勾起了求生欲。
尼采,今年二十八歲,巴塞爾大學正教授。
他飽受著身體的苦楚,因為在五六年前被專家診斷為梅毒。
法國。
在詩壇上小有名氣,尚未寫出代表作的斯特芳馬拉美羞澀地接待了一名慕名前來的讀者,他們在白天黑夜談論詩歌,暢聊音樂,把世間坎坷不平之事化作生動的語言娓娓道來。
對方關心他的生活,憐憫他的孤兒身份,一時間好像讓斯特芳馬拉美找回了家人般的溫暖,恍若看到了繆斯降臨人間
斯特芳馬拉美的靈感噴涌爆發,仍然無法挽留對方的離去。
他只能在第二天看見對方留下的紙條,失聲痛哭。
隨即,他去結交麻生秋也推薦的另外一位詩人阿蒂爾蘭波。
兩人的相遇成為新的歷史篇章。
俄羅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