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嚴帶來的證據基本能證明的確有黃牛以假亂真,至少是真假參半在賣。如果問題只出在這還好辦,說明老店的產品本身沒有質量問題。
可是李小元當時的失望之情深深觸動了姜嚴,讓她不敢就此結束。
錢老板見她還打算繼續追蹤,感到不解“我們改包裝再增加二維碼驗證真偽應該能暫時解決問題,小姜你還在擔心什么”
“我分析過網上那些差評,來源五花八門,發評的人背景看上去也不盡相同,我覺得問題可能不止這一個。”
姜嚴向來心細,她這么一說,錢老板也不敢拍板說肯定無事。但除了黃牛假貨是能看到證據的,其他的都只是推測而已。
“但工廠那邊等著我們繼續生產,雖然是有人情在,別人也沒催,但讓那么多條生產線空等我們也不是事啊。”
不過幾位老板都很信任姜嚴,既然她不放心,他們也沒非要堅持馬上繼續投產,畢竟食品安全的事可大可小。
“先把黃牛這邊的渠道截斷,其他方面再給我一點時間。”
姜嚴最近在家不畫畫了,但常盯著手機屏幕發呆。
夏伊寧倒了杯茶放在她面前,坐到她旁邊的沙發上“還在想老店的事”
“嗯,在想這幾個賬號背后到底是什么人呢。”
夏伊寧隨意瞟了眼屏幕,也沒看清具體內容。但這個頭像最近姜嚴一直在看,她已經很熟悉了。
“如果你真想知道,我可以讓人去查一下。”
姜嚴卻不愿采取這個方式“這樣查到的信息不是我想要的。”
她想要的不僅僅是賬號主人的身份,而是那些差評的真實性。
她發現,最初發出差評的幾個賬戶其實也是相互有關聯的,例如他們曾經同在一個美食話題組里,又或是他們在某個軟件上是相互關注的。
他們都曾經轉發過彼此的一些評論,可以說他們在網絡上算是“熟人”。但同時他們其他評論的信息是分散的,各自有不同側重點,都是高頻的生活瑣碎,基本可以判斷是活躍且真實的賬戶。
夏伊寧聽她說了黃牛的事,也覺現在的人為了錢無所不用其極,同時也再次對姜嚴的細心暗加贊賞。公司人多眼雜,姜嚴中午翻垃圾桶的事,當天下午上班不久就傳到她耳朵里了。
夏伊寧回家后沒提,還是姜嚴從老店回來后把照片給她看了才弄清楚內情。如果姜嚴遲了一步或是矯情些,那袋垃圾說不定就被清潔工收走了。
“如果實在覺得沒有頭緒,不妨換個角度。”
姜嚴聞言轉頭看她“例如”
“假設就是老店的東西有問題,假設評論里說的都是真的。”
姜嚴一聽便抿了唇,下意識不愿這么認為。
夏伊寧把她的反應盡收眼底,安撫道“只是假設,你試著站在他們的角度,按照他們說的話去驗證。”
網上的消息向來真真假假讓人無從分辨。很多人說話也只是挑愿意表露的那部分信息,有時為了讓讀者贊同支持自己的觀點還故意突出情緒對立的部分,導致現在很多人已經不愿意真情實感相信網上看到的信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