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允帶來的人不少,除了王執,還有一個三十歲上下的男子和幾名年紀大的老者。王允行禮,“臣拜見陛下。”
“免禮。”
他們君臣私下再多矛盾,表面上還是裝著一派祥和的樣子。
何況王家,馬上就要是外戚了。
若蕭衍沒有記錯,王允之所以這么急切,也是因為前朝幾代君王,都沒有立過王姓的皇后。好不容易這風水總算轉到了王氏,王允當然不會放過這絕佳的機會。
“臣今日來,是關于王家的舊事。聽聞昨日宗正卿因臣侄女的生母一事,大鬧中齋,是臣之過。今日臣欲當著宗正卿的面,將此事解釋清楚。還請陛下將他以及朝中的重臣請來,眾人好做個見證。”
蕭衍把蘇唯貞叫到身邊,附耳叮囑了兩句。
王執站在王允身后,抬眸看了蕭衍一眼。
皇帝長得并不像外界傳言的那般可怖,反而濃眉大眼,面容剛毅,一看就不是前朝那種軟綿綿,驕奢淫逸的君王。雖然威勢極盛,令人害怕,但這種指點過千軍萬馬,參與過無數戰役的人,有一種文弱書生所沒有的魅力。
強悍,野性難馴,充滿攻擊力。千里馬也是如此。
光是外貌這點,王執勉強接受了。
過了不久,宗正卿蕭常,侍中沈約便帶著中書門下的幾個官員一道來了。
大梁一朝,還沒有人位列三公,所以十二卿,尚書,仆射,侍中,已經算是朝堂第一陣列的重臣。
王允同蕭常見禮,蕭常目視前方,神色傲慢,并不理會。
蕭氏一族,本是寒門。蕭常跟蕭衍一樣,年輕時受過士族的欺壓,非常不喜歡他們。蕭衍是帝王,有時候表面還得做做樣子,維護君臣和諧。蕭常則是不管不顧,反正他年高,南朝素來奉行儒家經義,講求長幼有序,士族恪守,都不敢拿他如何。
“我的家事,讓宗正卿勞心了。”王允說道,介紹身邊的人,“這位是吳郡四姓之首,顧氏的宗主顧榮,也是我的長女婿。”
顧榮上前執禮。他年紀輕輕便擔任宗主一職,自是有些手段魄力。雖然第一次面圣,也毫不怯場,頗有幾分膽色。
蕭衍要跟此人做連襟,也免不得多看了他兩眼。精明強干,倒是與普通的貴公子不同。
顧氏如今主做貿易,商事囊括海陸,生意遍布多國,應是巨富。
吳郡四姓是在永嘉南渡以前就存在于南方的大族,當時也十分顯赫。后來北方的士族南遷,擁立新主,擠壓這些江東士族,他們也抗爭過很長一段時間。
為了穩定朝局,以瑯琊王氏為首的北方大姓主動與這些士族聯姻,構成了牢不可破的姻親關系,這樣才平穩地過渡到了以建康四姓為尊的時期。
“啟稟陛下,小民特隨岳丈進宮來說明。王家小姨子的生母,正是小民的嫡親姑母,這是寫在顧氏族譜上的。”
蕭常的長胡子吹了吹,“一派胡言,既是你的姑母,也是大姓,王家為何不讓她進門”
顧榮不緊不慢道“宗正卿先別忙,聽我慢慢道來。當年,前朝的廢帝大肆在民間搜羅美女,我的姑母因為貌美,也在入宮之列。但廢帝后宮佳麗三千,祖母并不舍得讓姑母入宮,于是不顧祖父的反對,將她藏在鄉間,謊稱抱恙,企圖躲過甄選。怎知那年,鄉間發生了佃戶的暴亂,姑母無故失蹤,家人一度以為她已經死了。”
蕭衍認真聽著,覺得這個故事編得還不錯。
王允接著說“因為那場暴亂,顧氏不慎失憶,流落異鄉,無意中救了臣弟的性命,我們都不知道顧氏的身份。臣的弟弟與她朝夕相處中,產生了感情,想要照顧她,無奈臣的母親不同意她進門。當時,臣的弟弟已對她情根深種,縱然她是平民,也非要娶她。于是臣做主,在宗族幾個長輩的見證下,讓他們完婚,別府居住。”